学龄前的儿童平均每天会向父母提出一百个左右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好像是“十万个为什么”,父母有时为此感到厌烦,希望孩子住口,别再问了。不幸的是,面对不耐烦的父母,孩子便真的住口了。 聪慧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栽培,然而面对孩子孜孜不倦的发问,父母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
耐心 妈妈会发现,有时候孩子会对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不时会跑到跟前问长问短,告诉他答案后,很快又忘记了,过些天又重复问同样的问题。有些妈妈不胜其烦,会对孩子说:“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怎么又不记得了呢?”这样的回答,可能会打击到爱发问的积极性,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知欲。 其实,健忘是孩子的共性,妈妈对此要保持宽容的态度,然后耐心、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样的答案,孩子若记不住,那么建议可以换个方式表达,用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或将答案引入生活,让孩子去发现探寻答案。这样,孩子会对这个问题的记忆更加深刻,还可以培养他的发散思维,重新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正面回答 有些敏感话题如两性、暴力、生死等,父母们通常不愿和年幼的孩子谈及,甚至当孩子问到时多半也会选择回避的态度。这样,反倒会让孩子激发起好奇心,锲而不舍的去寻求答案。 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孩子三观的问题,与其让孩子自行寻求答案,不如由父母主动灌输正确的思想,以正孩子三观。例如:我是从哪里的?人为什么会死?叔叔阿姨为什么抱在一起?父母的正面回答,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这将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提问是宝宝抓在手里的一把钥匙,他想用此来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宝宝能够打开多少扇门,妈妈对于提问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妈妈不回避、不逃避,耐心启发、引导、鼓励宝宝,那么宝宝就会觉得这把钥匙很好用,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这把钥匙,反之,宝宝可能会丢掉它。 引导和鼓励 在孩子眼里,妈妈是无所不知的大人。事实上呢?妈妈并非无所不知。当孩子问出妈妈也不懂的问题时,有的妈妈习惯装懂。这样做,并不利于培养孩子,反而会在孩子心中树立一种大人无所不能的印象,从而导致宝宝盲目崇拜大人,形成自卑情绪。
如果妈妈直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懂,咱们一起寻找答案。”妈妈带着孩子宝一起查找答案的过程,其实是在向孩子传达一种求实好学的精神,也是在教宝宝一种学习方法,当这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头脑里的时候,孩子会一生受益。 让孩子参与到发现答案的过程中来,也能让孩子体验探知的感受,这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对这个世界充满期盼和希望。 观察 但是,有一点妈妈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当孩子不断地重复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比如“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去幼儿园”、“为什么喝水”等问题时,可能是孩子在发泄负面的情绪,比如,他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去幼儿园、不愿意喝水等。 面对孩子的消极反抗,妈妈要耐心告诉孩子吃饭、去幼儿园、喝水等的重要性,说完后,再征求孩子的意见,宝宝就能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