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近日发布报告称:与2010年相比,全省区域经济格局有所变动。从全省看,2014年与2010年相比,GDP比重上升和下降的市各占50%。其中,GDP比重变化最大的是合肥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前者比重提高近1.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后两者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 合芜GDP比重上升 合肥和芜湖无疑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两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始终保持在前两位。除此以外,两市GDP比重明显上升,经济总量已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达到35.5%。 四年间,两市GDP比重分 别由 2010年的23.1%、10.5%提高至2014年的24.5%、11%。合肥的上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蚌埠、宿州、宣城和滁州四市GDP比重稳步小幅上升,平均上升幅度在0.24个百分点左右。分析称:上述区域经济地位的稳步上升与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园区培育以及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是密不可分的。值得注意的是,蚌埠GDP比重上升幅度居全省第三位,与阜阳、滁州的差距逐渐缩小。 沿江两市比重下降
淮南、马鞍山、安庆3市GDP比重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已分别由2010年的4.72%、7.41%、7.72%降至2014年的3.75%、6.45%、7.34%。其中,淮南经济转型发展明显滞后于淮北、铜陵等市,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依然较高。 淮北、阜阳、六安、铜陵,4市GDP比重下降幅度相对缓慢,降幅均小于0.25个百分点。其中,淮北GDP比重由2010年的3.61%降 至2014年3.55%,降幅为0.0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仅高于黄山。此外,亳州、黄山、池州3市GD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 建议扩容合肥经济圈 省经济信息中心报告建议进一步扩容合肥经济圈,建议逐步将蚌埠、芜湖等市纳入其中。 此外,分析还认为:皖北地区城市区划调整也亟待优化。“建议将寿县划入淮南行政区划、凤阳划入蚌埠行政区划、萧县和砀山划入淮北行政区划,推进蚌埠淮南、淮北宿州一体化发展;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议将个别具备条件的县设区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