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政策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探讨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等社会热点问题。有关专家指出,青少年儿童对网络语言暴力总体认知率仅为44.6%,39.6%的孩子总是或经常遭受网络语言暴力,25.3%的孩子总是或经常实施网络语言暴力行为。
每个含苞待放的孩子,都能快速接受、传播新鲜事物,但他们却无法认知、辨析良莠信息。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值得所有人思考,因为正在不经意间传播网络暴力的你,都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孩子的家长! 网络很精彩,也很无奈,它是个聚物大宝藏,但也藏着“潘多拉盒子”。“盒子”里“死翘翘”、“去屎”、“肉他”的语言,誓把对方挖苦的无地自容、臭骂的狗血淋头、诅咒的八辈祖宗、人肉的体无完肤,似乎发帖者只有这样,才感觉到无限舒畅快慰。如“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等。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家长教育孩子要谦谦有礼、温文尔雅,可网络时代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令人不寒而栗,这些暴力语言和父母谆谆教导相互冲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知所措。要发展健康网络语言,网民应自我约束,不滥用“标新立异”的网言网语。对“偶8是美女,偶是酱紫的菜鸟,木有神马理想,只稀饭粗饭、水饺”之类的作文,老师要弱化其不可共存性,让孩子回归自然真实。要积极传播健康的、有创意的网络语言,挤压恶意的网言网语空间,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世界。 “盒子”里美轮美奂的文化,看似“艺术”,实则“变态”,克隆西方垃圾,兜售低级趣味,变游艺为戏谑、视肉麻为有趣,生产“另类快乐”,网络造就了一些芙蓉姐姐、凤姐等奇葩,也搞坏了一批好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到“长太息以掩涕兮”的《离骚》,再到“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唐诗宋词,哪一样文化不是中华儿女的骄傲?要推动网络文化多元化传播,把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融汇到网络中;既然孩子们喜欢游戏,那就多创办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和好的网游产品,把学成语和游戏闯关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要大力推动网络文化创作生产,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和品牌,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