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第二十一章 家里来人
事实再次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到一天的时间,刘家沟人人都知道刘军浩卖黄鳝发了笔小财,于是纷纷将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挖上水沟,然后又全家老少齐上阵,到池塘堰塘里捉起了黄鳝。
刘军浩虽然知道自己的模式并不太适合在村里推广,但是也没有开口阻止,毕竟黄鳝这玩意儿挺贵的,村里人养也不需要啥本钱,如果真成了还能创收,他有些想当然的认为一户一年卖个几十斤,挣个千八块钱还是可以的。
他其实也另有打算,自己照这个样子下去,恐怕也能成村子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正好给村里做个榜样,像水产养殖这种东西,只有扩大生产,形成一定得规模才有优势,所以他也乐意看到村民们如此。
当然也有几户村民懒省事,直接从刘军浩的水池中捉上几斤,然后让他算账,都是乡里乡亲的,刘军浩也就按每斤十块钱收费。
他原本就是一个懒散的人,属于小富即安得类型,他对现在这种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吃穿不愁的生活相当满意,而让他郁闷的是赵教授,好像真的准备在农村扎下根了,在刘军浩家住了两天就决定在刘家沟盖几间房子。
刚开始赵教授还慌里慌张的跑到刘广聚家要他到镇里审批宅基地,结果刘广聚大手一挥,你看中哪个地方直接说,只要出钱,我秋后找几个人给你把房子盖了,审批宅基地?我们村就没有人审批过。
刘广聚这话倒不是敷衍他,农村人盖房子没有那么多讲究,看中一块地,只要不是别人家宅子,不占着大路,你想怎么盖都行。
赵教授听他这么一说,还是有点不放心,就和村里签了个协议,一旦出现问题,村里帮忙解决。
不过他要在刘家沟盖房子的行为还是让大多数村民不理解,看赵教授的眼光怪怪的,都觉得这老头毛病,大城市住着多舒坦,他偏往上旮旯里钻。
这事儿就连刘军浩也不理解,赵教授这些日子住他家,两人已经相当熟悉了,赵教授就让他叫自己赵叔,说这样亲热。
“我说赵叔,您老到底是咋想的,在农村住两天尝个新鲜就算了,你还真准备在扎根农村了?”
“你小子的眼光早过时了,现在的情况是农村人往城市跑,城里人往下乡住,刘家沟山好水好风景美,我还真准备在这里扎下根,养老了,过些日子等房子盖好,我就要把老伴接过来。”其实赵教授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那就是他这么多年经常到处考察研究,饭也没怎么吃好过,肠胃一直有毛病。
以前犯起病来手掌心经常发汗,脸色苍黄,也没有什么食欲,可是在刘家沟住了不到一个月,困扰他多年的肠胃病明显开始减轻,这些日子住在刘军浩家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瓜果蔬菜吃的鲜,再加上山里的空气好,他的身体越来越正常,尤其是最近十来天竟然没有再犯过。
老年人和年轻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一辈子经历的事儿多了,看问题的也不一样了,只要身体好,就什么都好。
他老伴儿身体也不太好,一直有高血压的毛病,天天吃药控制,看自己的身体日渐转好,他就琢磨着在这里盖几间房子,让和老伴儿一起过来养老,让她也把身体调理好。
结果房子还没有盖好的,赵教授的儿子女儿女婿等一大家子都来了,原来赵教授做出在农村生活的决定非常突然,根本没有和家里商量过,就想当然的开始准备。
刚开始家人还以为他是一时性起,谁知道一连一个月不回家,家里人才慌张起来,忙找到王胜利让他带着自己一大家子人跋山涉水来到刘家沟。
王胜利这些日子倒是每隔七八天就来刘家沟一趟,为啥?当然是因为黄鳝了,他没有想到刘军浩喂出的黄鳝这么吃香,刚开始给市里几个饭店每家送了二十几斤,结果第二天就有家饭店找上门来,要和他签黄鳝的供销合同,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
王胜利刚开始还有些纳闷,这家饭店的厨师特别挑剔,每次自己送水产过去,他都要挑半天毛病,这次竟然主动找上门来?
看来这黄鳝的确好吃,就在他准备到刘家沟的时候,又有几家饭店找上门来,要买他的黄鳝,价格可以商量。这才让他重视起来,赶忙开车跑到刘家沟,要和刘军浩签一个供销合同,而且价格每斤朝上提高五元钱。
这让刘家沟的人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兴奋了,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明天,纷纷扩大养殖规模,甚至不少人家请刘军浩去吃饭。
刚开始刘军浩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酒足饭饱之后,人家出言相问,他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找自己套养黄鳝的经验。
这让他有些汗津,天知道如果没有那个奇特的泉水,自己的养黄鳝会这么顺利吗?
更何况他也没有多少养殖经验,虽说看了几本水产养殖方面的书,但是还算是一只脚在门外呢,有什么经验可谈,为了不让人家失望,他只好装大尾巴狼,到水池边看看,然后用手摸摸水温,拽几个专有名词,糊弄过去,而且还特意给他们介绍养黄鳝的书籍,让人家自己翻看。
至于王胜利的合同,刘军浩却没有签,主要是人家需要长期稳定大量供应,他这院子的水池虽然几经扩大,但是黄鳝却不怎么多,而泉水中的黄鳝还很小,够不上吃。
不过即使如此,王胜利还是和他口头约定,一旦要买黄鳝第一个就要考虑自己,价格从优。
从头到尾,刘军浩就没有想过办成水产养殖场,也许是这些天赵教授不住的在自己的耳边熏陶,让他当初的雄心消磨了不少。
自己现在每天悠哉悠哉的的过着小日子,舒舒服服的数着钞票,还有什么比现在的生活更惬意呢,何必要办养殖场,忙得像二小,累得像死狗一样。
就像赵教授说的:“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日子就连城里人也羡慕呢。
赵教授家人来的时候,两人正在大杨树下下象棋呢,刘军浩的象棋水平不高不低,和赵教授倒是旗鼓相当,算是对手,他们经常打赌,谁输了谁做饭刷碗,因此两人下起来都兴致盎然,一个子儿都不让。
这会儿争得声音正激烈呢,因此也没有看到院子里进来人了,主要是小皮不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赵教授的家人看到他唾沫四溅,抑扬顿挫的样子眼珠子快掉了出来,因为他平时在家里总是板着脸,好像一个活关公,没有想到到农村熏陶了一个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刘军浩这局恰好要输了,一看来人了,慌忙将棋子往棋盘上一扔,说来客人了,不下了。
这让赵教授气的直瞪眼,埋怨家人不该这个时候出现。
赵教授的儿子叫赵卫国,女儿叫赵卫红,一听就知道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都三十多岁,他们这次来也是拖家带口的,打的主意就是全家来一次乡村游。
因此把赵教授的孙子外孙女都带来了,两个小家伙都七八岁的样子,还是第一次到农村来,刚开始还有些认生,但是很快就熟起来,尤其是那个男孩子赵浩宇,不一会儿就骑在山羊背上拽着羊角叫的正欢:“驾,驾!”把山羊吓得咩咩,满院子乱跑。
感情他以为自己是骑马呢!
而那女孩儿则拎着两只兔耳朵抱在怀里,小兔子一发急,双腿一蹬将小姑娘的胳膊上划了两道印子,她立刻就开始哭鼻子。不过很快就被刘军浩家的大火头吸引,拿起自己的饼干就往水里扔。
第二十二章 乡趣
的确像赵教授说的,城里人整天生活在水泥钢筋制成的牢笼里,对乡下的生活尤其羡慕,而那两个小家伙则是充满了好奇,就连看到一口水井都要感慨半天。
刚开始刘军浩给他们摘了两个西红柿,要他们啃,赵卫红还赶忙拉住说道:“没有用清洗液洗,不卫生”
“让他们吃吧,这东西都是绿色食品,根本没有上过农药。”赵教授这些日子吃得舒心,自然知道。
赵卫红虽然有些担心,但是还是松开手,毕竟自己是客人,不能太挑剔。
“妈妈,真好吃,比咱们在超市买的西红柿好吃一百倍”小女孩吃了几口,就忍不住赞叹起来,非要让她妈妈咬一口,赵卫红刚开始不住的推辞,最后实在推辞不过,就敷衍的咬了一口,结果是自己也抱着一个西红柿啃起来,再也没有大人的形象。
几个人正热闹着呢,这个时候小皮却跑了回来,放下猎物,冲着树下的陌生人汪汪直叫,幸亏刘军浩发现的早,叫住了它。
今天恰好,小皮又抓了一只半大的兔子,特别肥硕。现在麦子刚刚收割完不久,地里一望无际空荡荡的,兔子没有了藏身之地,这让小皮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它基本上隔上三五天就会抓一只兔子回来给刘军浩打牙祭。
中午的饭菜有着落了,刘军浩又找到毛孩子,让他把昨天抓的知了贡献出来配一个菜。
这个时候正是知了出土的季节,一到晚上知了密密麻麻的从地底下钻出来,从晚上六七点天还没有黑透开始,一直到半夜三四点都有知了爬出,尤其是十点到十一二点的时候,知了好像赶集一样,一窝蜂的朝外爬。
这里经常有人坐在树下院子里乘凉,知了爬到大腿上的经历,或者正在竹床上乘凉,知了爬上床,更有甚者屋里出几个知了洞。
那群熊孩子也特别兴奋,晚上纷纷拿着手提灯去抓,大青山的土壤特别适合知了生存,一棵树上一晚上最多能摸三十多个知了,一片小树林一晚上能摸十几斤。摸到的知了都是自己吃,回到家里用豆油一炸,刚脱壳的知了呈淡黄色,鲜嫩无比,吃起来直咂嘴,想想都流口水。
刘军浩院子里树不少,知了也不少,这几天赵教授一到晚上就拿着手提灯抓,像个小孩子一样,然后两人炸了当夜宵吃,吃不完就喂黄鳝。
只不过现在是白天,他们昨天抓的知了都吃了个净光,所以刘军浩才会问村里的那群熊孩子要。这个时候剩下的主要是没有脱壳的,因为需要剥壳太费事,这群熊孩子刚脱壳的都吃不完,哪有闲心去剥壳呢,因此都用盆子养着呢。
中午油炸知了,黄澄澄的知了稍微沾一点掺了十三香的面,下锅用豆油一炸,满院子飘香,还没有熟,那两个小家伙就眼巴眼望的围在锅台边,不住的流口水,啃指甲。
别说小孩子,就连一群大人也暗地里吞了几口唾沫,因为这香味太冲了,直接钻进你的鼻子里将馋虫勾出来。接着又是红烧野兔,这个是正宗的野兔,看着鲜嫩无比的兔子肉,顿时让人食欲大开,接着炒黄鳝,烧鲫鱼,都是家常菜,可是每一样又不一般。
一顿饭让这群城里人没有了形象,连呼好吃,尤其是那盘炸知了,被两个小家伙给完全霸占了,连赵卫红想多吃几个都不行。两个小家伙吃的筷子不停手,嘴巴塞得满满的顺着嘴角直流油,最后竟然为谁吃得多了吵起架来。
吃完饭,泡上一杯刘军浩自己种的茶硕,茶香四溢,这茶硕田间地头,山坡沟里到处可见,农村人割草放牛的时候一般拽两把,蒸馒头的时候放在锅盖里蒸一蒸,然后再晾干就当茶喝了。这茶硕略显苦涩,但是能清热败毒,口感不错,香味还特别浓,而刘军浩院子里种的那一片更是用泉水浇过,长得特别茂盛,两个人都喝不及。
品着浓郁的茶香,一大群人不住的咂嘴,说比买的高级茶叶还要好,走的时候要带上一点。
本来说好下午接赵教授回去的,可是经过大半天的生活,他们也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想在这里住了,别说赵教授,就连他们这些小辈也产生了住一段的心思。
他们也就不再催促赵教授回去了,毕竟自己的父亲在这里生活得好好地,几个人准备自己回去的时候却出了麻烦,两个小家伙说什么也不想走了,说是要晚上抓知了。
几个大人商量了一下,反正明天是星期天,他们还能玩一天,于是好了,他们就在这里多住一天。刘军浩给蒋碧云说了说,安排在学校的教室里住,现在天气热,也不需要盖被子,一个单子一张凉席足矣。
晚上一大群人齐上阵,抓起了知了,两个小家伙更是热情非常,不住的攀比起谁抓的知了多,就连大人也是如此,当亲友团兴致勃勃的为自己家的孩子加油。
大半盆子知了自然当了宵夜,让一群人闹到一两点才睡觉。
第二天他们又兴致勃勃的跟着刘军浩到刚收过的麦田里抓兔子,城里人没有经验,一看到兔子就一惊一乍的,真的追起来,却跑不动,碰到的兔子基本上都跑掉了,最后还是派出小皮抓了一只大兔子。
钓胜于鱼,抓没有抓到兔子并不重要,重要的这群人置身在这美丽的乡间,听着吵闹的蝉鸣,看着不住从身边跑过的刺猬,大菜蛇等等别有一番乡趣,他们在一惊一乍中完全没有了心机,一个个都像大孩子一般,融入到这一片自然当中。
近两天的农村生活让他们乐不思蜀,两个小孩子说什么也不想回去,非要和赵教授一起住,这里没有没完没了的暑假培训,有的只是各种各样好玩的好吃的东西。
两家人商量了一下,无奈的点头同意,其实他们也想再住上几天,可是都有工作,实在走不开。
临走的时候赵卫国包了一个信封,大概有两千多元,说是给刘军浩添麻烦了,这让刘军浩黑着脸拒绝了,山里人虽然穷,但是好客,他又怎么会收这样的钱呢。
两人正在推辞之际,还是赵教授将钱挡了回去,他这些日子和刘军浩住在一起,知道这小伙子很不错,自己住这么长时间,他没有一丝怠慢,反而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这个时候给钱不是打他的脸吗。
就这样一群大人回去的路上还兴致勃勃的,这两天的农村生活都让他们感觉特别新鲜,远离城市的浮躁,纷纷约定下星期再来一次。
回到家里赵卫红仍然还没有从兴奋劲儿中回味过来,休息了片刻就打开电脑,将自己在刘家沟拍的照片传到电脑上。
她一共拍了几百张照片,直到数码相机没有空间才作罢,说起来她也算是第一次到农村生活呢,觉得特别新鲜,将刘军浩院子的里里外外都拍了一个遍,就连吃的饭菜也拍了几张。
看着这些别具一格的照片,想到在刘家沟吃过的野味儿,赵卫红忍不住传了几张照片放在十八楼空间上,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网站,论坛人气非常旺,恰好最近开展了一个叫“醉人乡村”的活动。
她就准备用自己刚拍的照片参赛,刚传上去不到半个小时,赵卫红刷新了一下,顿时大吃一惊,慌忙叫自己的丈夫来看,下边已经跟了一百多条留言,人们纷纷询问在什么地方照的,甚至还有不少人给她发短信息。
这顿时让赵卫红来了兴致,一股脑将自己照的照片都放上去,顺便将自己的旅游路线说了一下,这个帖子很快被网站的编辑放在了首页,点击不到一个小时就冲上了首位,评论也急速的突破一千。
当然这一切都与刘军浩无关,他此刻正关注着石锁内的老鳖蛋呢,他都快忘记了自己曾经在泉水边的沙地上埋了几个老鳖蛋,无意中朝沙地上一看,只见几只鸡蛋大小的老鳖幼崽在沙滩上探头探脑的爬动着,背部露出几分微黄的纹理。
第二十三章 红火
“刘叔叔,给我抓鸟,你看那鸟多漂亮,是不是画眉?”没有想到这个赵浩宇和毛孩子一样皮实,和刘军浩熟了之后,不停地要这要那,这不看到莲子树上听着几只花花绿绿的冒失鸟,就来了兴趣,非要刘军浩给他捉几只。
“这不是画眉,是冒失鸟,肉是苦的,根本不好吃,捉它干嘛?”这种鸟属于特别傻的那种类型。不过农村一般没有人捉它,主要是冒失鸟的肉不好吃,也许是它经常吃莲子的原因,连肉都干苦干苦的。
“我养着好看呀,等回家的时候带上几只,让我那些同学们看看”小家伙仍然不依不饶,非要刘军浩给他捉鸟不可。
“好,好,只要你答应我以后别再骑山羊就行,”也许男孩子天生喜欢征服,小家伙对骑山羊情有独钟,每天都要溜上一圈。弄得那只山羊见到这家伙就躲进羊圈,打死也不出来,算是怕他了。
“嗯,我答应你”小家伙赶忙点头。
刘军浩看他答应的干脆,也不在意,他快速的在院前平整的土地上挖了几个茶杯大小的圆洞,洞身大概有二十厘米左右,然后又从屋里翻出一把老玉米粒,洒在圆洞周围,当然主要还是扔到圆洞里。
“小浩,你这是干啥?”赵教授看他这么做也很好奇,忍不住的出口追问。
“给小宇捉冒失鸟呀。”刘军浩撅着屁股继续挖圆洞。
“这就能捉鸟,不用网行吗?”赵教授有些怀疑,难不成你在地上掏两个洞那小鸟就飞下来不动,任你捉?
“你老人家就等着瞧吧,看看我今天不用网怎么给你捉鸟”说完他将两小一大三人轰到屋里,然后自己也进屋将门掩上,几个人凑在窗户边上偷偷的看着院子里的动静。
刚开始院子里仍然静悄悄的,不大一会儿,十来只冒失鸟就从莲子树飞下来,在地上梆梆的捉着玉米粒,一直捉到几个圆洞前。
接着让赵教授目瞪口呆的情况出现了,只见那冒失鸟把脑袋朝下一伸,想捉圆洞里的玉米粒,可是头重脚轻,一头扎进圆洞中,两只爪子就横在了虚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翅膀也因为被圆洞束缚,根本无法展开。
更重要的是旁边那几只冒失鸟好像浑然未决,一个个的继续将脑袋伸进圆洞中,直到将圆洞完全填满。
“好了,现在可以出去了。”刘军浩说着打开堂屋门,拎着铁笼子去捡冒失鸟,就像拔萝卜一样,一伸手一个。
这冒失鸟个个拳头这么大,摸上去有些温热。
“这样就行了,这鸟也太傻了吧?”赵教授仍然有些难以置信。
“要不怎么叫冒失鸟,这种方法也只有捉捉这种傻鸟,其他鸟机灵着呢,冬天下雪的话捉斑鸠也行,”他略显得意的说道。
两个小家伙立刻开始分起了冒失鸟,然后跑到后边捉蚂蚱喂小鸟吃,他们主要就是图个好玩。
赵卫红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帖子在十八楼竟然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第二天的时候上边的回复已经快到三千了,那些回复中大多数都是带着羡慕的语气。
她在市联通分公司上班,上班的时候几个要好的小姐妹不住的到她的位置上追问那个帖子是不是她发的。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一个个约定下星期一起去刘家沟旅游一趟。
更离谱的还在后边,不到两天,公司的领导就把她叫到办公室,问起她上个星期在农村的经经历,恰好公司准备这个星期天开展一次旅游活动,经过几个领导一起商量,最后决定来一次乡村游,让赵卫红先去安排一下公司员工的住宿问题。
领导发话了赵卫红自然要遵从,从办公室出来,她立刻有些兴奋地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说了公司组织乡村游的事情,让他提前给村里的人说说,腾出房子,住宿费一晚上一百。
这样的好事儿刘军浩自然乐意,立马就给刘广聚说了一下,刚开始刘广聚还不相信,跑到赵教授跟前再三确认后才联络起各家各户来,让有空闲房子的家庭将屋子拾掇出来,准备星期六迎接城里人到来。
不过赵卫红那个帖子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如此,这一个星期已经陆陆续续不少城里人打听到了刘家沟的位置,赵卫红将路线写的一清二楚,不少人觉得要想知道梨子有多好吃,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纷纷自己开着车子来到村里,到村民家借宿。
村民们也乐意招待,这些城里人给钱大方,一顿家常的农家饭做出来就能弄几十块钱,材料自己的地里都种的有,那些鱼类更不值什么钱,大堰塘里多得是,随便钓上半个小时,就能够弄上几条鱼,有的甚至是来人自己带着渔具钓的。
这群城里人大部分都还是第一次到乡村来,对什么都新鲜,那些农村人见怪不怪的野花野草野果子他们都兴致勃勃的用相机拍照,然后摘几个尝尝,甚至还大包小包的带回去。
尤其是那些野兰花城里人更有兴趣,纷纷挖上一两株,小心翼翼的用土包好,准备弄回去栽种。
大青山野兰花多得是,沟壑中,小溪边,山涧中,到处都能找到野兰花的踪迹。这些兰花实打实的野生,虽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但是汲取了山间的灵气,长的特别水灵。
不少人甚至对种地产生了兴趣,非要帮人家农户种庄稼。农村人朴实,虽然知道这群城里人种不好,还是大大方方的让他们丢种子。
当然更多时候村民都将这群人介绍到刘军浩的院子里,让他们看稀奇,那几十斤重的大火头,带着寿字的老鳖,让他们啧啧称奇。
有很多人动了想将老鳖火头买回去的想法,刘军浩倒是一概拒绝,现在这两个东西已经成了刘家沟的招牌,几乎每个人来都要参观一翻,然后拍几张照片。
星期六的时候刘家沟来了两辆大巴车,总共有四十多个人,领头的就是赵卫红,因为早就联系好的,每家分上两三个人,倒也不显得拥挤。
赵卫红特意将几个领导安排在刘军浩的院子里吃饭,地地道道的农家菜非常可口,自然让这群人乐不思蜀。
闲谈之中不少人露出了想在农村种上几分地的念头,还想在这里包一块地:“我们都有车子,完全可以星期天来一趟,在田里中些蔬菜,自产自销,吃不完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
这让刘军浩心中一动,立刻找刘广聚商量起来,刚开始刘广聚还以为他的脑子烧坏了呢,这群城里人会老老实实的在乡下种地?但是经过刘军浩分析后,他立刻点头同意,让人将河边上那二十多亩荒地开辟出来,然后搭上凉棚出租。
没有想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捧,不住的有城里人到这里尝新鲜,包上一分地,一年七百块也不算贵,完全可以接受。
做农活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撒上种子就要翻土、施肥、除草、到了季节还要收割,可是这群城里人并不在乎,或者说钓胜于鱼,这里有大片大片的青山绿水,自己动手中的体验一把浓浓的乡村情趣,给人一种说不出的享受,这是在城市忙碌生活中所享受不到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河滩上整理出来的二三十亩地就被承包一空,经常看到有车子隔三差五的开到刘家沟。
这个结果让刘广聚兴奋不已,在刘家沟,一亩地年收入也就在三千多元左右,可是这一承包出去,一亩地一年就可“卖”七千元,不用自己种,经济效益就提高了一倍,他立马又指示村民开了三十亩荒地。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随着来村里旅游的人日渐增多,就有村民看好机会,在村头开了几家农家菜馆,专门招待这群城里人。
刘军浩家的黄鳝也随着这群城里人的到来而卖的火热起来,口碑就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响起来的,来这里的城里人吃过他家的黄鳝后一个劲儿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推荐,结果来刘家沟的人都点名要吃他家的黄鳝甚至回去的时候还特意带上两斤。
结果刘军浩足不出户就卖掉了黄鳝,今天二斤,明天三斤,虽然都是些小钱,但是细水长流,一个月下来他竟然卖了两三千块。
日子这样闲着过他倒是能够忍受,可是赵教授忙了一辈子,就是到了农村也闲不住,看到村里种起了玉米黄豆等秋收农作物,也心急起来,问刘军浩家的地在哪里,刘军浩分的几亩地,全部被他种上了花椒小茴香等等作物,这些东西不是多年生就是一年生的,根本不需要收拾,哪有闲地给他种。
于是赵教授将他家后边的院子那几分地全部种上蔬菜,什么小白菜,辣椒、丝瓜,南瓜,葫芦等等只要是能够找来种子的都一股脑的种下,甚至还自费的掏钱到镇上买了二十多只半大的小母鸡在院子里散养起来。
人家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干劲儿还这么十足,刘军浩也不好意思闲着,跟在后边帮帮忙。他主要是到镇上买了半斤秋西瓜籽儿,然后在墙角撒了一圈,就不再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