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他] 接连8例!30岁智力退至3岁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2018-6-14 08: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5-11-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本帖最后由 嗨滁小编 于 2025-11-12 11:31 编辑

    近一个月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已连续收治8例脑膜炎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6岁,最小的患者甚至只有16岁。而“熬夜刷手机”“作息昼夜颠倒”,成了这些年轻患者身上最突出的共同特征。

    30岁小伙确诊“病毒性脑膜炎伴脑炎”智力退回到3岁

    25岁的小李(化名)是典型的“夜猫子”,每天刷手机视频到凌晨三四点才睡,常常越刷越兴奋。半个月前,她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还伴随持续头胀。有时候明明没温度,但脑袋还是胀得很。

    起初,小李以为是睡得晚,没休息好,自行扛了几天,直到发热持续超过一周,才在男友的催促下来到医院。门诊医生发现,她的血常规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均正常,但结合持续发热、头胀症状,高度怀疑颅内感染,建议立即住院检查。

    “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颅内感染,没必要住院。”小李当时就拒绝了住院建议,直到几天后拿到脑部磁共振报告——报告显示“双侧额颞部脑膜稍增厚伴强化”,提示脑膜炎,她这才慌了神,赶紧再次就医并办理住院。经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多学科会诊以及为期5天的抗病毒治疗,小李病情好转,已于近期顺利出院。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钱国清表示,小李出现脑膜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她长期以来的不良生活作息,尤其是熬夜刷手机,越刷越精神,导致生物紊乱、免疫力下降,最终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与李女士相比,30岁的打工者小张(化名)的病情更为凶险。小张在表姐的工厂打工,平时晚上没事就在宿舍打游戏,有时候一玩就到了凌晨。

    事发当天,表姐发现小张没来上班,电话也无人接听。察觉异常后,表姐赶到他的宿舍,发现他躺在床上,说话含糊不清,整个人发着高烧,于是她立即拨打120,将小张送往附近医院。

    送医途中,小张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嗜睡症状,转至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已陷入昏迷。医生通过腰穿检查,确诊他为“病毒性脑膜炎伴脑炎”,这意味着他不仅脑膜发炎,脑实质也受到感染,这比单纯脑膜炎更为严重。

    由于病情危重,小张被转入ICU进行抢救。经过ICU、感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MDT),尽管小张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严重后遗症:智力退至3岁儿童水平,无法正常说话,肢体运动能力大幅下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熬夜为何会诱发脑膜炎?这个“屏障”很关键

    为何看似平常的“熬夜玩手机”,会让年轻人患上脑膜炎?钱国清解释,这与“血脑屏障”和免疫力密切相关。

    血脑屏障是大脑的“保护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颅内,但熬夜这一不良习惯会破坏这层“保护罩”:

    一方面,长期熬夜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病原体更容易突破屏障入侵颅内;

    另一方面,熬夜会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人体抵抗力下降,原本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内,与人体共生的病原体,会在免疫力薄弱时“兴风作浪”,引发感染。

    此外,长期熬夜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削弱身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在常见的脑膜炎致病病毒中,疱疹病毒最为多见,其次是肠道病毒。这类病毒引发的颅内感染,轻症患者经及时抗病毒治疗,通常5-7天即可好转,不会留下后遗症。

    但如果拖延治疗,甚至引发脑炎,可能出现癫痫、肢体偏瘫、尿潴留、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恢复时间长达3-6个月,甚至影响终身。

    钱国清提醒,预防脑膜炎关键在于日常的健康生活习惯:首先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

    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颅内感染。颅内感染虽相对罕见,但起病急、病情重,尽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脑膜炎早期症状易与感冒混淆
    从发病到死亡最快只要24小时

    脑膜炎早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易与感冒混淆,但症状往往很快加剧,部分严重病例从发病到死亡,最快只要24小时。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痛
    剧烈头痛,难以缓解。严重时伴恶心、呕吐,甚至是喷射状的呕吐。

    发热
    持续性的高热(39-40℃以上),一般的抗菌治疗难以控制体温。

    颈项强直
    表现为颈部酸痛、僵硬,颈部屈曲受限。

    精神状态改变
    感到疲倦、嗜睡、烦躁、畏光,甚至出现癫痫发作、抽搐、休克等症状。


    熬夜后3个方法补救

    有的时候熬夜无法避免,如何通过科学方式减轻其伤害?医生推荐了几个方法。

    及时补觉
    一些人在熬夜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睡着,但还是建议躺在床上休息,因为人躺卧时,代谢会减缓,从而避免身体透支。

    熬夜后可以洗个热水澡,既解乏又能帮助快速进入深睡眠。如果实在没有大段时间补觉,午觉一定要安排上,其他时间得空就眯一会,哪怕十分钟也有效。

    清淡饮食
    熬夜后,早餐的营养补充最重要。尽量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低热量食物,如藕粉、低脂牛奶泡麦片、绿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物。

    由于脂肪积累都在晚上,夜间工作时,如果真的很饿,可少量进食清淡食物,不饿则尽量别吃。

    适量运动

    白天补觉后,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运动。上班期间,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踮踮脚,做几个金鸡独立、深蹲,几分钟即可。此外,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也有助缓解疲劳。

    熬夜后身体出现哪些“信号”需及时就医?

    第一,如通宵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痛,要及时关注血压,血压超过140/90需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因为血压对于大脑、心脏与肾脏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第二,对于已有高血压基础的病人,在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疼、恶心等不适症状,首先要关注熬夜所导致的血压升高幅度并及时就诊,规律服药;

    第三,出现胸闷、胸痛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伴随胸部紧缩感超过15-20分钟仍不好转,可能出现心肌梗死,需要高度警惕;

    第四,熬夜后出现视物旋转、重影、言语不清、肢体的运动或者感觉的障碍,有可能身体提示脑血管出问题,要及时就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11-13 21:09 , Processed in 0.0845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