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钓收获的喜悦,竟险些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近日,58岁的程先生在野外钓鱼时,因双臂遭蜱虫叮咬未加重视,导致突发高热、昏迷,并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生命一度垂危。
今年10月初,程先生在城郊野外垂钓时,未作任何防护措施,双臂被多只蜱虫长时间叮咬。由于叮咬处不痛不痒,他并未在意。然而在随后的两周内,他接连出现畏寒、寒战、反复发热和持续头痛等症状。自行服用感冒药和在诊所输液一周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持续加重,出现神志昏迷,被家人紧急送医。
医生为程先生进行检查。
经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感染/肝病中心诊断,程先生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同时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病毒性脑炎等多重严重并发症。接诊专家白志刚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后,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严重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蜱虫叮咬人皮肤。图源:视觉中国
该科主任雷君提醒,公众在户外活动时需特别注意防范蜱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进入此类区域时应穿着长袖长裤,并将裤腿扎入袜子,选择浅色光滑面料的衣物;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对衣物和帐篷喷洒含避蚊胺的驱避产品。
若不慎被蜱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虫体残留体内。正确处理方法是用酒精刺激蜱虫,或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缓慢拔出,确保蜱虫头部完整移除。被叮咬后的两周内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程先生已经康复出院。医生特别提醒,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务必用肥皂和流水洗手,避免触摸口、鼻、眼等部位,防止病毒通过黏膜侵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