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允许自己“躺平”,但别“躺废”
充分休息:暑假首要任务是休息!允许自己睡到自然醒(适度),有节制的追剧、打游戏,偶尔的发呆放空,这些都是恢复精力的必要方式。
规律作息:不必像上学时那么严格,但避免彻底昼夜颠倒。相对稳定的作息(比如晚上10点前睡,早上8点起)能让身体更舒服,避免假期结束时的“倒时差”痛苦。
适度娱乐:享受娱乐活动,但要有意识控制屏幕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或游戏带来的空虚感和疲惫感。设定“无屏时段”。
2 做点“无用之事”,滋养心灵
发展兴趣:尝试那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比如:学一门乐器、画画、运动、烹饪、阅读课外书、写日记、照料植物/宠物。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亲近自然:多到户外走走,散步、爬山、骑行、露营。阳光、绿植和新鲜空气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 感受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意生活中的小美好(一杯好喝的饮料、一片好看的云)。练习正念,感受当下。
3 保持连接,享受社交
朋友相聚:和好朋友线下见面聊天、玩耍,分享快乐与烦恼,这是重要的情感支持。
家庭时光:主动参与家庭活动,和家人一起做饭、看电影、出游,增进感情。
适度线上:利用网络和远方的朋友、同学保持联系,但避免过度依赖虚拟社交。
4 为新学期“松松土”,而非“抢跑”
轻松回顾:如果学有余力且有兴趣,可以轻松翻看上学期的笔记或错题,不是为了赶超,而是为了知识衔接更顺畅。
适度预习:预习下学期少量内容,带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态,而非任务压力。
设定小目标:制定1-2个简单易行的暑期小目标(如读完3本书、学会做3道菜),增加成就感。
避免焦虑:不必过度担忧新学期。相信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你有能力应对新的学期。
5 关注情绪,及时求助
觉察感受: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无聊、兴奋、偶尔低落),不评判它们。
表达倾诉:如果感到持续的低落、焦虑、烦躁或孤独,不要憋在心里,和信任的朋友、家人聊聊。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长、影响生活(如失眠、食欲改变、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勇敢寻求学校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