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80|回复: 0
收起左侧

详说“儒林宴”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儒林宴从《儒林外史》里走来

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批判和嘲讽科举弊端、礼教虚伪、吏治腐败的同时,也多元素地向我们展示了清朝时期滁河两岸、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529.jpg
正如《红楼梦》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与饮食文化有关,《儒林外史》里提到的珍馐美食有200多道。从零嘴小食类的瓜子、红枣,到佐餐小菜类的豆腐乳、萝卜干,从冷碟类的干鹿肉、卤牛肉,到热蒸的香肠、咸鸡,更有水煮河虾、浓汤鱼头、秦淮一品鲜等,可谓琳琅满目。部分章节甚至列出了详细的菜单,比如在第45回里,一人宴请风水先生,上了九个盘子:“青花菜炒肉、煎鲫鱼、片粉拌鸡、摊蛋、葱炒虾、瓜子、人参果、石榴米、豆腐干、滚热的封缸酒。”隔着岁月的云烟,我们隐约闻到200多年前这些家常土菜的芳香。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549.jpg
地沃水美的全椒大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美的食材。《儒林外史》里所描述的美食绝大部分是全椒乡土美食的实录,很多美食至今仍是全椒的家庭厨房和市井酒楼里的常见菜。


刘传海,一个对儒林饮食文化情有独钟的烹饪大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儒林美食的研究。他以其中的近百个酒席为线索,爬罗剔抉,整合优化,磨砺提精,反复试制,终于将一桌活色生香的“儒林宴”华美地呈现于家乡的餐桌上。
在一个冬日的中午,我们走进了他的“全椒百姓农庄饭店”,进到包间,一股六安毛尖的清香扑鼻而来,茶几上有《儒林外史》里频繁出现的几道点心:云片糕、芝麻糖、熟板栗和欢团。继之一道道儒林美食闪亮登场,刘传海则为我们逐一解说。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31.jpg
蒸菜是淮扬地区最常见的烹饪手法,将“蒸”带入厨房,创造了海量的蒸制菜肴,能保持食材的完整形状和最本真的味道。《儒林外史》大量出现过各类蒸菜。“荷香六珍”是以香肠、咸鸡、板鸭、咸鹅、腊猪头、火腿等食材用干荷叶包扎,上笼蒸熟而成,清香四溢,食之齿颊留香。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35.jpg
“富贵有鱼”这道菜见诸《儒林外史》第27回,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后都要到厨房做饭,首道菜必定是鱼,寓意“富贵有余”。这道菜选用碧云湖胖鱼头,副料为鱼圆、高汤、板鸭少许,烧沸后再以文火炖40分钟至鱼圆飘起即可。特点是汤汁浓稠奶白,鱼肉质地爽滑。


除腌腊外,风干、糟醉等古老手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滁州地区农家有风鸡、风鹅的食材存贮方法,“儒林宴”里的“胡屠户风蹄”便属于这一系列。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38.jpg
以毛蟹、嫩豆腐作为主料,以鸡蛋、香芋、花生米为副料,以高汤熬煮制成的“杜少卿蟹羹”想必是吴敬梓自己最爱吃的, 杂烩是《儒林外史》里常见的烹制手法,“海参杂烩”里有海参、皮肚、肉圆、鹌鹑蛋,以少许青菜作为点缀,海参、皮肚入口脆爽,汤汁奶白鲜香。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40.jpg
美味多多,不能一一列举。在解说的同时,刘传海不止一次提到“儒林宴”的食材选取,比如水产品都来自无污染的碧云湖和其他大中型水库,猪肉一律选用黑毛猪肉,甲鱼是野生的,家禽则选用山区散养的,甚至葱姜蒜、酱油醋这些调味副料,都有专门的采买渠道。尊重自然,崇尚原味,追求饮食的一种素面朝天的鲜美是刘传海烹饪理念所遵从的法则。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43.jpg
“儒林宴”的很多菜品都带着我们童年的味道。在那些寡淡的日子里,因为有这样的一两道菜,我们的生活仿佛也变得温暖、富足、有滋有味。《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一部传世杰作,由《儒林外史》衍生出来的“儒林宴”也为传承和弘扬一方饮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坚信,包含着浓郁地方风情、散发着家乡泥土芳香的“儒林宴”一定会醇香飘百里,历久味更浓。
吴敬梓的肉食酒茶
《儒林外史》中多饮宴,五十六回篇章,谈肉食酒茶有三十六回之多。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46.jpg
饮宴中的菜肴,为全椒地方风味,用今天话说,皆为土菜,品类丰盛,品位杂陈。首先是肉,吴敬梓所描绘的香肠、咸鸡、板鸭、咸鹅、腊猪头、火腿等冬季腌渍咸货,今天依然常见。牛羊肉及甲鱼、螃蟹和樱、笋、莲米、芦蒿倒也寻常;海参、海蜇、鱿鱼等海货,因物流便捷,当年难比今朝。至于鲥鱼这样的鲜物,现在即使在长江中亦很难见到了。


佐酒的不仅是菜肴,还有各色各样的茶食点心。糕有云片糕、茯苓糕、蜜橙糕、软香糕;饼有烧饼、蓑衣饼、橘饼、月饼;芝麻糖、核桃酥、蜜饯系甜食;而笋干、黑枣、红枣、栗子、瓜子等干果亦杂然其间;豆腐干、烧卖(有猪肉的和鸭肉的之分)、馒头、火烧、鹅油白糖的蒸饺儿、炒米、馄饨、盐蛋、腐皮、粽子等琳琅满目,比起当今,似乎还要丰富许多。遥想当年儒林中人,月白风清之夜,细雨梦回之晨,无酒也应是微醺的。


无酒自然是不行的,不成席,何以谈宴?吴敬梓出身富贵,家中曾广有田产,然落拓不羁,诗酒娱情自不可少。《儒林外史》中写酒,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初到南京,与娘子挑了酒席上清凉山,将肴馔摆在亭子上,拿出赤金杯子,趁着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少卿大醉之后,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惹得看客目眩神迷,不敢仰视。杜少卿形象有吴敬梓的影子,此间也可看出吴敬梓的性情。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49.jpg
杜少卿豪饮,其父窖藏的九年七个月陈酒,一点水也不搀,是二斗糯米酿出来的,能“醉得死人的”。吃时要兑上十斤新酒,烧许多红炭,堆在桂花树边,炖过一顿饭时,酒热了,方推杯换盏,足足能吃半日。红碳丹桂,秋高气爽,就这情境,何能不醉?一窗明月,万籁虫啾,物我皆忘,又何能醉?只是这陈年老酒到底是一种什么酿法,全椒现在还有没有呢?


至于饮茶,《儒林外史》中通常称作“吃茶”、“啜茶”。古人无法将开水保温,日常客来,只能现“烧茶”,或“煨茶”、“烹茶”,所以吴敬梓基本上不说“泡茶”。书中第二十四回说到当时南京就有茶社千余处,有一条街单单卖茶为业的就有30多处。不论走到哪一条街巷,总有悬着灯笼卖茶的,这些饮茶场所常常是座无虚席,可见茶道之盛。烹茶一次的叫做“一道茶”或“一开茶”。烹三次的谓之“换了三道茶”。书中描写的茶具有茶壶、茶碗、茶匙,使用的高级茶具有“成窑、宣窑的杯子”、“宜兴砂壶”。“茶室”、“茶社”、“茶馆”、“茶亭”、“茶铺子”、“茶棚子”等南京、天长均有,似乎没写到全椒。
微信图片_20230301103752.jpg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饮茶自古是讲究水的。《儒林外史》中煨六安毛尖是用雨水的。当然,其讲究程度,是赶不上《红楼梦》的。吴敬梓写茶,多次说到“毛尖”,那个时代,毛尖应是茶中精品。他还写到苦丁茶,这种茶今天依旧。书中的“干烘茶”是一种粗茶,应类似于时下全椒的烘青。而梅片茶、天都茶、银针茶都有些品位的,分别产于何地,是否与当今的那些名茶有渊源,待考。
来源:全椒文化旅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4-11-22 20:17 , Processed in 1.8533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