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此乃民意 于 2023-2-8 10:57 编辑
“30岁求职嫌老, 60岁退休嫌早?” 说到底 年龄歧视只是职场大环境的一个反映 近日,职场年龄歧视引发热议 #建议将年龄歧视纳入反就业歧视范畴# 登上微博话题热搜
正值春招时段 在多个招聘平台上 确实有不少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 这也让一些劳动者感叹 “职场的35岁中年危机提前了。” 设置年龄门槛固然有“岗位需求”的说辞 但更多时候却折射出一种年龄歧视
职场年龄歧视缘何而来?
我国《劳动法》明文规定
劳动者就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不同而受歧视
1 “老”员工性价比不高
为什么企业在招聘时更青睐年轻劳动力?对于企业来讲,与其说是在歧视年龄,不如说是在“歧视”性价比。一般来说,超过30岁的员工,已工作多年,有了一定的职务,薪资也达到一定水平,但他们之于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未必是呈正向增长的。因此一些企业裁人首先拿“老”员工开刀。
2 年轻求职者普遍更无后顾之忧
对于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岗位,企业会担心年龄大的员工体力跟不上、熬不了夜,而且年轻人有冲劲,没有家庭束缚,能更好地冲业绩,工资和职级也是“起步价”,因此更具性价比。
企业追求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经济效益,虽是一种市场理性,但也足够残酷。无法否认目前求职中年龄歧视存在的事实。因此,如何找到这种歧视背后的症结并有效破除歧视,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用法规“拆”掉职场“年龄门槛”
企业聘员工不是剧场招演员,不必过分在意颜值和年龄,更不能仅指望靠员工吃“青春饭”而发展壮大,而应把求职者的德行与能力放在首位。对此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张艳华 对劳动者而言,年龄歧视有失公平,不利于其职业长远发展;对企业而言,歧视性用工可能会将真正有能力的劳动力挡在企业门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导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涨;对社会发展而言,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背景下,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也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雨琦 在相关法规中,虽然没有明确将年龄歧视列为就业歧视,但是已经为反就业年龄歧视留下了空间。
劳动法对于反就业歧视进行的是封闭列举,反对基于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进行歧视,而在就业促进法中,在前述四者之外增加了一个“等”字,这就意味着,认可了反就业歧视事由的开放性。
王雨琦建议,在国家层面要引入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职业培训、社保补贴等方式,引导用人单位在用人和招聘时不将年龄作为门槛。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建议逐步取消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拆掉这一门槛,并不仅仅是要求公务员岗位开放年龄限制,而是希望通过改变招录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摒弃就业年龄歧视,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共识。
年龄歧视其实折射出社会资源和财富在分配上尚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公平的地方。如何消除这些弊端,这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