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13|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 曝光!紧急提醒!有剧毒,不要吃!该事件冲上微博热搜后,山姆发布官方18日回应称...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本帖最后由 此乃民意 于 2023-1-19 14:09 编辑

日前,一网友在火锅店菜品中发现剧毒蓝环章鱼,引网友关注,并很快冲上热搜第一。

微信图片_20230119140726.png

而这之后,一位深圳的网友1月17日发帖称,家人几日前曾在山姆店买了一盒冷冻小章鱼,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只蓝环章鱼。


该事件冲上微博热搜后,山姆发布官方18日回应称,山姆发布官方回应称,“在了解到该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相关言论后,我们也再度向供应商进行了核查,该产品原料确认出自中国海域,且工艺过程涵盖对蓝环章鱼的控制。同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到该网友提及的门店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截止目前,我们也从未收到其他会员的类似反馈。”



微信图片_20230119140730.jpg


悉,蓝环章鱼隶属于章鱼科,俗称蓝圈章鱼、豹纹蛸、豹纹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可以饲喂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会用很强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痹猎物。在海洋中,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被这种小章鱼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大多数对人类的攻击发生在蓝环章鱼从水中提起来或被踩到的时候。

专家提醒,豹纹蛸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种血清素、透明质酸酶、氨基对乙酚、组织胺、色氨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即使经过烹饪毒素也不会消失,它主要是麻痹我们的呼吸及呼吸有关肌肉。目前,也没有针对这种毒素的解毒药物。 蓝环章鱼和我们常吃的章鱼有着类似的生活环境,比如近海的岩礁甚至潮间带等,所以有可能和其他章鱼一起被捕获并流入市场。
博物杂志官方微博岳逸松称,豹纹蛸属的物种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东南、华南沿海省份(两广、福建、台湾等)比较容易遇到,也有可能随物流来到北方地区。蓝环章鱼身上具有非常显眼的蓝色圆圈、斑点或条纹,跟我们平时吃的章鱼区别明显,比较容易分辨出来。



微信图片_20230119140719.jpg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经营者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如果上述门店销售蓝环章鱼的情况属实,根据《食品安全法》,经营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仅要承担行政处罚,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顾客因此出现食物中毒,造成顾客人身、财产损失的,经营者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18日,@深圳市场监管 就此前深圳福田山姆会员店销售蓝环章鱼相关情况发布通报,全文如下:
17日,有网友反映深圳福田山姆会员店销售蓝环章鱼相关情况,引发网络关注,我局已快速启动现场核查工作,调查情况将持续通报。  




目前,我局已通过官微官博平台发布谨防食用带毒的水产品的消费提醒。从业者要加强企业主体责任,自觉回避可能含毒的水产品,消费者也要理性科学消费、拒绝食用来历不明和不认识、不熟悉的水产品。
新闻链接:这些海鲜也有毒
生活中还有哪些容易出现但又比较陌生的有毒生物需要注意?博物杂志官方微博岳逸松称,在这方面,海鲜和野生菌可谓两大“重灾区”。


除了蓝环章鱼之外,在我国南方沿海还有可能会遇到像正直爱洁蟹、铜铸熟若蟹、雷氏鳞斑蟹等体内同样具有毒素的螃蟹,还有俗称“海瓜子”的织纹螺也有携带毒素的可能。
野生菌中毒也较为常见,其中的致命案例大多来自剧毒的鹅膏菌。误食有毒植物(或迷信偏方)导致的中毒也屡见不鲜,比如前不久就发生了一例将钩吻(断肠草)当成金银花煮水喝从而导致死亡的案例。





在岳逸松看来,科普的意义在于增进大众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一方面可以把科学研究的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传递给大众,拉近大众和所谓科学之间的距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知道“科学家”们平时在做什么、做出了什么,也能借此消除一些疑虑、刻板印象乃至隔阂。




另一方面,增加知识储备对每个人来说肯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肯定是希望大家会以观察和求知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物种,而不是只知道踩死或者只关心能不能吃;从大众的角度来看,认识的物种变多了以及积累的知识变多了,就能在平时见到的物种中逐渐分辨出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以后在面对一些小虫子小动物的时候就可以不那么害怕,遇到了有毒的动植物或者食物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


来源/江淮晨报综合封面新闻、界面新闻、极目新闻、环球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5-16 11:44 , Processed in 0.0607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