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3155092364 于 2022-8-20 20:44 编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优秀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凤阳县探寻凤阳文化”实践小分队于6月17日-19日在滁州市凤阳县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与当地凤阳花鼓舞蹈团阿姨学习凤阳花鼓技艺,参观凤阳县博物馆,参观明皇陵,最后到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纪念馆。 活动开展前一天下午,所有人全部到达凤阳,安排好住宿后,当晚队长召集队员们开会,对接下来的行程做好活动安排,并制定好计划,所以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的十分顺利。 首先前往凤阳博物馆,在赴凤阳博物馆途中,队员们遇到了正在排练凤阳花鼓的舞蹈团的阿姨们,阿姨们热情地向队员们展示一些简单的凤阳花鼓动作。通过向阿姨了解后得知,阿姨们不仅进行线下演出,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凤阳花鼓,宣传凤阳文化,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图为舞蹈团阿姨直播表演
到达凤阳博物馆后,保安大爷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后,热情的为队员们做起博物馆的导游,向队员们一一介绍馆内的藏品,不禁让人感慨大爷的文化底蕴之丰厚。大爷首先向我们介绍凤阳博物馆的基本概况,接着对凤阳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GDP等相关信息进行简略的概述,我们才知道凤阳被称为四大之乡:帝王之乡、改改革之乡、石英之乡、花鼓之乡。面对馆内一件件的文物藏品,大爷从夏商时期的凤阳开始讲起,引经据典,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绘声绘色的介绍中,沉睡的文物仿佛活了过来。我们的思绪从现代飘向夏商周,仿佛看到富豪子弟奢靡的生活,也看到了春秋战国青铜兵器的碰撞……明朝皇帝朱元璋在这里一步步建立起恢宏的大明王朝,如今的凤阳古城也映射出当时的辉煌。经过大爷的一番介绍,我们不仅在这里了解到几千年里凤阳在各朝各代的演变历程,而且感受到凤阳文化不断传承与发扬的美妙。
图为导游讲解文物
接着,队员坐车去往明皇陵,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到皇陵就有一种肃穆的气氛,队员怀着敬畏之心参观明皇陵遗址,陵墓内石人与石兽是很大的特色,一共有三十六对,神情各具特色,皇陵内还有朱元璋亲手撰写的皇陵碑,无字碑上面写有朱元璋以前的家境和元末明初之事。纵使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依然能感受到岁月冲刷不掉的历史的痕迹,感受到朱元璋对父母和兄嫂的一片孝心。文物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教化后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年学子接过先人的旗帜,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之下,必将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图为参观明皇陵遗址
走出明皇陵,队员去往改革之乡——小岗村。来到凤阳小岗村,一股红色文化的热血油然升起,村头赭红色的牌坊,在初夏骄阳照射下,衬托着“凤阳县小岗村”的字样越发夺目。进入小岗村,可以去小岗村的大戏台下坐坐,听听传统的凤阳花鼓戏,从戏词中感受小岗的变化,从戏词中体会小岗精神。一曲结束,去大包干土菜馆里品凤阳豆腐、富硒黑豆、茶干等地道风味美食,再听听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带头人讲述当年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当年建设与发展的不易,以及上一辈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脚踏实地、不畏艰苦、努力奋斗的一代代小岗人成为真正的小岗精神。
图为参观小岗村
在大包干纪念馆内,“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6个展区图文并茂地全面展现了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使队员们深刻体会了小岗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提供了借鉴,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我国改革向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前进,从而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腾飞、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崛起。
图为队员和游客参观大包干纪念馆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中,队员们认真观看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生活期间的图文资料和部分遗物以及沈浩同志旧居,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沈浩同志生平事迹以及他“融入小岗、谋划小岗、发展小岗、情系小岗、奉献小岗、永留小岗”的工作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沈浩同志对党忠诚、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
图为沈浩同志旧居
经过三天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凤阳当地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沉醉于它历史的悠久,惊叹它灿烂的文化,折服于它精神内涵。“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同时对我们也有更多的启示,在未来的道路上不畏万难,勇于开拓,用实际行动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书写属于自己的诗篇。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