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61|回复: 0
收起左侧

[原创] 滁院学子三下乡:寻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8-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7日电(通讯员 夏子怡)传承中华文化,保护非遗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为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6月30日,滁州学院“拾遗”志愿服务团队赴安徽省部分地区去探寻当地非遗文化的宝藏。实践团队一行6人,通过线上开展会议,街道采访居民,创新平台实践,深入下乡寻访的形式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特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地进行静态和活态有机结合的保护、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在对乡村特色文化以及全面脱贫有多重实践价值与经济价值,科学进行非遗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考察了非遗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构建以非遗故事为上游、非遗文创为中游、“非遗+互联网”为下游的非遗产业生态闭环,从而为非遗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为“拾遗”志愿服务团队前期线上开展会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子怡 供图

由于疫情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时间调整,我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此次活动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前期,为了提升安徽非遗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非遗所在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实践成员利用自身特长,建造“映像”网络平台,让更多的民众了解非遗的文化魅力。

图为“拾遗”志愿服务团队展示“映像”非遗网络平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子怡 供图

“映像”以安徽省非遗特色为单位,注重非遗与素质教育领域,持续致力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媒体教学资源库,汇聚优秀课程资源,通过数据智能分析科学教育,为用户提供自主学习、培养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知识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平台。

在实践中,通过数据可视化,本项目包括“映像”非遗教育APP、“映像”非遗教育官方网站、非遗研学基地三方面,打造全新非遗OMO教育渠道,使得非遗传承人(供应商)、资源管理人员、教育开发人员、社会公众(购买者)共同参与到非遗教育的开发和非遗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

“映像”是教育和非遗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社会公众与非遗的桥梁。通过教育的模式深入人心,以线上授课线下实践的方式使受众沉浸式体验,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魅力之处。

图为“拾遗”志愿服务团队展示安徽省数字化非遗网络平台“映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子怡 供图

实践中期,后疫情时代,团队不断优化线上实践策略,通过微博、公众号等公众平台设立层级清晰的体系来提高百姓“知非遗”、“保非遗”、“扬非遗”的积极性、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平台来实现思想碰撞中加深认知,使非遗有机融入百姓日常中,提高安徽非遗的知名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

图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园-线上VR全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子怡 供图

实践后期,团队成员整理实践资料,结合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其中,合肥非遗园结合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挖掘整合全省非遗资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联合首席全景率先创建云上合肥非遗馆VR全景。

首席全景运用360°全景VR技术制作,通过文字、照片、音像、视频、等形式,详细介绍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等。全面展示合肥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举措和成果。同时,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

图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园-广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子怡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被传承,也需要被创新,这不仅仅是百姓们的责任,更是当代新青年所需要承担起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它应该被我们大众去认知,去学习,去感受。只有真正地去普及,它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拾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希望通过此次非遗网络平台,加大安徽部分市区非遗的宣传力度,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让它们走向衰落和灭亡,并且把它们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助于更好地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凝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4-12 03:49 , Processed in 0.0389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