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979|回复: 0
收起左侧

[育儿问答] 好父母,永远不对孩子失望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2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
每一位父母,一开始都是对刚出生的孩子充满了爱和期待,会为他第一次喊爸爸妈妈而欣喜,为他学会抬头而感动,为他蹒跚学步而骄傲······



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问题逐渐显现:不听话、爱哭闹、成绩差、不自觉、叛逆······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期待就会慢慢地变成失望。



于是,父母打从心底里不认可孩子,常常批评、否定、打击、甚至嘲讽他:



“你这笨脑子,就不是学习的料!”



“一点小事都办不好,真是没用!”



“怎么别人成绩又好又懂事,你能有点出息吗?”

······



其实孩子很敏感,在父母的语言和态度之中,很轻易就能捕捉到那种失望和不满,并逐渐内化到心中,影响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



好父母,永远不会对孩子失望,不管他优秀与否,都能接纳、欣赏和爱他。这样的教育,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01

不对孩子失望,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强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抑郁、自卑、厌学、逆反,乃至自杀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



许多人感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这么脆弱,禁不起一点挫折?

我曾看过一则新闻,西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大街上拦了辆出租车,让司机师傅把自己送去最近的孤儿院。



问了才知道,原来女孩是因为作业没完成,知道自己的事情没做好,既不敢跟父母讲,也不敢去学校。



还有一个9岁的女孩,因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完成好,留下一封“遗书”跳楼自杀,遗书上还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如今的孩子,面对的竞争如此激烈,学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巨大,在学校、在社会中碰壁,他们已经灰心丧气,如果父母和家庭,还不能做到接纳孩子、给孩子托个底,他们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其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写到:



“父母的爱就像在打造一个安全岛,心中有了安全岛,孩子才会信心十足地探索这个世界,和人交往。他们深信,如果受伤了,受挫了,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上。”



可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并没能感受到这样的爱。



在自己犯错、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失望的态度,否定、打击的话语,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是不被爱、不被接纳的,容易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内心变得脆弱。



于是,当他们受到挫折,遭遇失败时,就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之中,自我否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是自我放弃。



有句话说:

“被爱的底气,是一个人抗挫折能力最重要的来源。”

对此,我深以为然。



即便自己犯错了,表现不够优秀,依然能够得到父母的接纳、肯定和支持,孩子就会拥有满满的心理能量,全然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肯定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孩子,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失败,都不会放弃希望,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02

不对孩子失望,孩子更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施蒂费尔曼曾经讲过:



“如果我们意识到,即便我们曾经走上歧路,仍然有人爱着我们,我们会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想办法做出弥补,重新取得那些人的信任。”



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一定会有犯错、或者表现不好、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时候,还有些孩子,由于天赋等条件限制,就是没有别人的孩子聪明机灵。



在这些时刻,如果家长依然带着爱和耐心,让孩子感受到积极的期待和支持,会激发出孩子的自省能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并自觉改正;他们的内心也会生发出力量,激励自己越变越好。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爸爸买了上千元的烟花,只为庆祝孩子“考了7分”。



这位爸爸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他上次考0分呢, 已经有进步了。前两天刚刚考试考了57了。”



“他有时候考试不认真去做,现在特别认真,他自己激励自己。”

可以想见,如果孩子在考0分、7分的时候,父母就表现出失望,批评、否定他,那很难看到如今57分的巨大进步。



豆瓣上有位网友,刚入职上班,压力很大,情绪不太好,给妈妈发信息。妈妈告诉她:“不开心就回家,照顾家里的狗狗,每个月给你开工资。”



妈妈的回应让她心里充满了温暖,“那一刻就像阳光照了进来,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了,感觉自己又有动力面对生活和工作了。”



很多时候,孩子表露出的一些负面情绪,并不是真的不上进,或者想放弃,而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接纳和理解,感受到自己无论怎样都有坚强的后盾,这会给人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然后很多父母只会批评孩子,不该有那样的想法,或是讲一堆大道理,让孩子疲惫的心雪上加霜。



作为家长,需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孩子,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当他们没有做好,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



家长要做的,应该是接受现实,好好地去爱眼前这个不完美的孩子,陪他一起面对问题,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少一些比较,只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看到他点滴的进步。



多一点同理心,看见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平等沟通,亲子关系会更紧密。



在家长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下,孩子会动力更足,走得更远。



03

爱、鼓励和支持,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位学霸妈妈的自述曾感动无数人。



孩子爸爸是985的工科博士,她自己是985硕士,尽管每天都尽心尽力辅导孩子功课,上补习班,但孩子成绩就是不行。



她在文章中写道:



“陪儿子读书四年,我必须承认,有些人真的天生适合读书,而有的人并不适合。



放下焦虑,放下和其他家长之间的攀比与对比,我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儿子,我也开始冷静思考学习真正的意义。”



接受现实,调整心态后,她开始更客观地看待孩子:



孩子虽然数学不好,但喜欢研究厨艺,能做好几样饭菜;虽然英语不行,可是他心地善良,懂得帮助他人;虽然语文不好,但他孝顺父母,懂得父母的辛苦······



好父母,永远不对孩子失望。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即便他现在没那么好,当你用一种接纳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就一定能够发现他的闪光点。



肯定孩子的优点,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心,孩子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如果父母因为眼前的现状,就对孩子感到失望,否定他、贴负面标签,那才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正如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

“孩子需要爱,特别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家长接纳孩子的普通和平庸,甚至是满身毛病,并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修炼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



在这个基础之上,带着爱和耐心陪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逐个解决,给孩子提供切实的帮助,慢慢去进步。



有爱,就有希望,孩子就会有逆袭的一天。即便成为不了世俗中所谓优秀的人,也能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人。



这样,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也就尽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5-11 07:29 , Processed in 0.0379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