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13|回复: 0
收起左侧

[焦点话题]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2018-6-14 08: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2-2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本帖最后由 嗨滁小编 于 2021-12-23 11:12 编辑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市科技局
    2021年12月23日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突出能力提升、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推进,进一步聚集资源、优化环境,全市科技实力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现就今年科技工作推进情况及明年工作计划作简要汇报。

          一、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情况

         (一)总量位次稳步提升。主要指标位次稳居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700家,全省第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53.2亿,全省第四;吸纳技术成交额和输出技术成交额分居全省第二和第四;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704项,全省第二;获省科技奖11项,全省第三;新入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83家,全省第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全省第二;引进外籍人才145人,全省第三。

         (二)多点开花格局形成。全市各县市区、园区的科技创新由以往的个别地方一家独大,变为各具特色、竞相发展。天长综合科技实力继续领先;滁州经开区与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合作共建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苏滁高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卓有成效,全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企业三分之一来自苏滁高新区;来安县“科技副总”的经验得到省领导肯定,《科技日报》专题报道;明光市、全椒县申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待批;凤阳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验收,滁州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市。

         (三)协同创新实现突破。与上海政府间科技合作破题,探索与杨浦区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打造“研发制造飞地”等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和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建设,联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开展滁州技术经纪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正式落户,共同搭建科技成果落地、技术转移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

         (四)科技改革探索深化。滁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结合滁州实际,重点围绕企业技术骨干如何引进、科技项目如何改革、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培育进行了探索。起草了人才储备专项编制管理办法,起草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通过以项目引人才,鼓励研发团队在滁州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有两个科学家团队在滁州组建研究院公司。

         (五)招才引智成果显现。市天使投资基金设立以来,累计支持2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州创新创业;其中获批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16个、获省扶持资金8100万元,有5个团队获省政策奖励(全省共计有21个团队获得奖励),
    同时,在22个团队中,1个团队即将完成股改、进入上市辅导期,4个团队已与券商对接,筹划上市前期各项基础性工作。今年,新引进18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已推荐6个团队参评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4个团队已完成尽职调查和专家考察。

         (六)创新赋能做强产业链。围绕光伏、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新型化工、健康食品八大产业链,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及“卡脖子”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时调整预算安排,实施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12项,拨付财政补助资金1240万元,撬动一批高端研发项目落户滁州。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高新技术技术企业新增1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5%以上,新建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0家以上,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以上,进一步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修订政策体系,实现由“普惠扶持”向“择优支持”转变。2017年出台了“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政策实施四年多来,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增强了滁州对于外部创新要素的吸引力,政策效应得到充分释放。随着滁州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对政策体系进行全面修订,总体原则是由“普惠扶持”向“择优支持”转变,让有限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效应。  
      
        (二)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着力提升产业关键技术供给能力,催生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未来产业。在光伏、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尽快实现八大产业链及重点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

        (三)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整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明确企业研发投入导向机制,对R&D投入前100强企业,优先支持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市科技计划等研发项目。

        (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开展“投、保”联动,构建“创业投资+金融担保”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保驾护航。用好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吸引10个以上高层次人才来滁州创办领办企业。用活科技金融担保,发挥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力争2022年担保总额不低于5亿元。

        (五)推进科技机制改革,提升创新驱动整体效能。聚焦滁州八大产业链,整合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组织实施强链补链关键技术攻坚计划,对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及“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带动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9-19 11:33 , Processed in 0.1107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