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9|回复: 0
收起左侧

[焦点话题] 安徽疾控重要提醒!洪涝灾害期间,不要吃它!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 11:1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7-2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七月以来,安徽省各地先后发生强降雨,已陆续造成各地不同程度受灾。随着洪涝灾害的发生,长江内河、邻近池塘、河沟里野生小龙虾也随之增多,导致因食用野生小龙虾而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增大。


    为了防范
    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请勿食用野生小龙虾!
    5c34b5c37a14cb7d82f807255da79967.gif
    哈夫病
    指患者食用水产品
    24小时内
    出现的不明原因的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01
    哈夫病的由来及病史


    80149f595a6c9dc99f8995fbdb427f30.gif
    ● 世界上首例哈夫病发生在1924年夏秋季节波罗的海哈夫海滨,在此后9年的每年夏秋季,先后发现了约1000例哈夫病患者,这些病人均与食用淡水鱼有关。

    ● 1984~1997年,美国报道与食用水牛鱼相关的12例哈夫病病例。

    ● 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和巴西也相继报道了由食用水产品导致的哈夫病病例。

    ● 2016~2017年,江苏、湖北和安徽等地共报告了1千多例由食用小龙虾导致的哈夫病病例。


    ddcb6c008273fbc56f61ac7b5488cba6.jpg

    ● 2016年我国安徽、江苏、湖北、江西等省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导致哈夫病病例明显多于往年。

    275c8928109b5b20291981b9b3ab253b.gif

    因此要注意
    洪涝灾害期间是其高发时段!!

    02
    哈夫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肌肉痛、乏力、肿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棕色尿等。

    654db54df1b45ade70728809b433a0a8.jpg
    实验室检查为不同程度的血浆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增高。
    03
    哈夫病的危害

    如果及时治疗一般很快就可以恢复个别病例病情较重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98c3ebfd8feb99e23981083ffaa44670.jpg

    04
    哈夫病的病因

    目前关于因进食淡水水产品所致哈夫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确定(具体和淡水水产品体内的哪种成分有关尚不清楚)
    有研究表明大量饮酒、过量运动、中暑、药物(如他汀类)等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05
    哈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2016年~2017年共报告哈夫病确诊病例一千多例其中97%以上和小龙虾相关。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20~49岁人群为高危人群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

    3d306fe53071a729025f89ab45424dc3.jpg

    06
    哈夫病如何预防


    1.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野生的小龙虾。



    c671a6f20f8b21612d4d859e88167199.jpg


    2.选择新鲜的小龙虾。新鲜的小龙虾鲜亮饱满,肉质紧,而且有一定的弹性和嚼劲,烧熟后身体是弯曲的。

    3faab484c7c9e1418c9818e1c87acc95.jpg

    3.烹饪时应烧熟煮透。由于小龙虾在自然环境生长,其体内可能存在细菌和寄生虫,且龙虾外壳较硬,不容易蒸煮,所以烹饪时应蒸煮时间长一些,以有效杀灭细菌或寄生虫。


    e2ec5e16aace789be493aa7fa83cff65.jpg


    4.进食龙虾量要有度。一次大量进食小龙虾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因为肝脏和虾鳃等组织都位于虾的头部,因此建议不吃虾头,同时抽掉尾部虾线(肠道)后进食。

    01a16f630143e8a1fe4b1a5e691076cc.jpg

    5.凡进食水产品后24小时内出现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说明进食史。

    0abca6ff4120850fbe3e58fadb6ab489.jpg



    来源:安徽日报、健康安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7-11 08:16 , Processed in 0.0370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