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 1.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 该作品是贝尼尼为卡尔纳罗礼拜堂制作的一件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创作于1645—1647年,是贝尼尼雕刻的顶峰作品。作品由两个人物组成:一个是身穿宽大僧袍、赤着双足坐在云端,处于沉迷状态中的女圣徒德列萨;另外一个是小天使,正手拿金箭刺入圣徒的内心。作品充满运动感与激情感,而且因为雕像上方安装的几束镀金的金属条,在光线的照射下,整个作品一方面极具豪华感,另一方面显示出强烈的光影变化与明暗对比。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但并非完全宣扬宗教神秘主义,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 《吉普赛女郎》是17世纪荷兰画家哈尔斯的作品。吉普赛人是浪迹在欧洲各地的一个流荡民族。由于无长期固定居点的生活,他们学会了各种技艺,性格也分外开朗、活泼而且奔放,年轻女子尤擅歌舞。 在《吉普赛女郎》这幅画上,描写的是一个披散着黑发、穿着也比较随便的穷苦的吉普赛姑娘。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狡黯的微笑,好像她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 画家采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在这里,哈尔斯有意给这个女郎的脸上增加了一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调笑,这正是这幅具有风俗性的肖像画的特点。此外,形象尽管被描绘得很俏皮,但仍能显出她的豪爽性格。她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热情的吉普赛少女的典型。她没有思想的束缚,也不带有宫廷妇女的矫揉造作,相反姑娘那种民间气质被画家以圆熟的技巧,热烈的色调准确地刻画出来。 哈尔斯的肖像作品一般幅面都较小,这是为了满足市民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且常常采用半近景构图,以突出人物的面部和身姿,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表情。《吉普赛女郎》是上述特点的集大成者。 3.伦勃朗的《夜巡》 《夜巡》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作。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手法表现如下: (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4.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 17世纪的荷兰,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开始追求世俗生活的快乐,绘画成为市民美化室内环境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开始用画笔关注资产阶级和普通市民的生活。《倒牛奶的女仆》作于1658年,其作者是维米尔。主要表现的是一位身体健壮的女仆正在准备早餐、倾倒牛奶的场景。构图单纯,轮廓清晰,采用画家最常用的两种颜色——柠檬黄和蓝色,对比强烈,光线柔和,画面表现朴素、宁静。作品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一切都显示出生活的真挚,画家注重的是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去发掘诗意,以朴实的抒情风格去打动观众。 5.委拉斯贵支的《宫女》 《宫女》是17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代表作品。画面中的画家本人,眼睛注视着画面以外他所要描绘的对象。画面中心处挂在墙壁上的镜子里映照出国王和王后的影像,说明画家正在给国王和王后画像。在画面中占了主要地位的小公主和宫女是在画家工作时突然闯进宫廷画室的。因此,这一作品是一幅描绘小公主及其宫女日常活动的片段佳作。 这幅作品给画家本人留下的是一幅难得的自画像,实际也反映着作者本人在西班牙宫廷王宫中的地位、身份和命运,是画家宫廷生活的自我写照。作者所采用的是经典的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语言,运用了油画艺术所可能具有的全部表现手段,形体、明暗、透视、光影、色彩、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人物之间的呼应衬托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巧妙而合理的安排等,使得所有这些因素全都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种坚实而又自然的画风之中。这幅名作精致地创造出一种真实感很强的、庞大的空间景象的视觉幻想,也就是一种客观完整而有机的意象。 6.鲁本斯的《抢劫吕西普斯的女儿》 17世纪德国画家鲁本斯的《抢劫吕西普斯的女儿》描写的是传统的“抢婚”场面,不管这种风俗是表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猛烈的场面。该作品有以下五个特点: (1)复杂而又有强烈动势的对角线构图,增加了紧张不安。 (2)鲜明的色彩对比:马的重色和女子的白皙肌肤的明亮色调对比,亮丽、纯净,富于闪烁的光感。 (3)开阔有力的笔触,动感的线条,洋溢着勃勃生机,风格豪放。 (4)人物造型:饱满健壮,绝无纤弱之感。 (5)内容是神话故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