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哲学的“无为”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观念“少即多”在某个维度上是相通的,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一个恒定的时间,那么我们每过一天,都是在人生的长度上做出减法,不是吗?生活的欲望让我们饱含热情,对未来憧憬,积极回应生存矛盾,但欲望的反面呢,一个永远无法满足的物欲横流,得到越多负担随之,新的“人-物”矛盾需要解决,就像一个大房子,需配置更多的人力去维护清洁,院子里的花草需精心养护,我们建立一个个看似美好安全的空间壁垒,心灵却难以安放。其实大自然早已给予了一切,清晨的露珠,在朝阳的映射下晶莹剔透,阳光穿过庭院的嫩绿,透过窗棂的影,洒落在书案的纸页间,塌前清茶读书格物,纵情山水斗转星移。热爱!来自天地的变化,岁月的痕迹,心性的磨砺。“情感式居住”像是阅尽世间繁华的归者,冷眼旁观生活信众相互追逐的影子,对生活最本真的部分心存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