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复习重点3 一、体育教学班级组织形式: (1)行政班;(2)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3)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班;(4)小班化教学 体育教学课内组织形式:★★全班教学、分组不轮换、分组轮换 分组不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各组按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依次独立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缺点与全班教学基本相同。 凡是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学校,应多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以便提高练习效果,发展体能。 分组轮换: 优 点: 在班级人数较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可能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实际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密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帮互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缺 点: 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使各组的运动负荷达到逐步上升的要求。 分组轮换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形式: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授内容比较困难,复习内容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即上课时一组学习新内容,另一组复习旧内容,如基本部分时间为32min,到16min时-互相轮换一次. B、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在新授教材难度大、复杂,需加强辅助练习或诱导练习时,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教师指导做辅助练习、诱导练习,保证学习主教材的时间和效果。 C、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即每一组学习3个不同的教材内容。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练习的密度,发展体能、巩固学习效果,但教师难以同时照顾3个组的练习,对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要求体育骨干能力强,学生守纪律、自觉性高。 D、先合(分)组。后分(合)组:课中先全班集中练习同一内容,然后分组练习不同的内容。并按时轮换。或反之。即课的内容有的不易分开练习,如武术、舞蹈、耐力跑,而有的不易集中练习时,如单、双杠等,可采用这种形式。 分组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时,应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班级人数少、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 第二,分组轮换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习新内容的小组,兼顾复习内容的小组。如果都是复习内容,应重点照顾教材难度较大或带有危险性的内容,如铅球、铁饼、单双杠等。 第三,在安排内容顺序和生理负荷时要先照顾体弱组,基础水平差组和女生组。 第四,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和发挥他们作用,协助做好分组教学组织和队伍调动工作。并要求全体学生守纪律,服从指挥,以便迅速有序地进行轮换。 二、分组教学形式 1、同质分组 2、异质分组 三、体育课组织与管理 (一)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兴趣)★★★ 1、使学生感到自身的重要性2、明确目标3、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二) 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立课堂常规2、严格执行课堂常规3、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 4、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5、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6、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 (三) 体育课组织与管理应注意问题 1体育教师要明确地知道自己负有指导责任 2合理设计体育教学过程 3创设良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 4及时而恰当的反馈 四、体育学习评价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兴趣★★ 1、体能评价 2、知识与技能评价 3、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5、健康行为的评价 (二) 体育学习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三)体育学习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和互评 2教师评价 3家长评价
一、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基本要求: 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三、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1.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2.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3.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4.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5.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7.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四、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有哪些? 1.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技能;主动参与运动作用的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2. 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3.身体健康目标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体能;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知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4.心理健康目标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