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78 醉翁操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岩)[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均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已捐馆舍,而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醉翁(注:《南滁会景编》作“翁醉”,为确)中知其天。明月(注:《南滁会景编》作“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暮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作者为苏轼。) 【译文】 醉翁操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水在空涧里哗哗奏响,好像符合音律。醉翁喜爱这里,端着酒杯到这里聆听,往往高兴得忘记回去。他离开以后十多年,好奇的人沈遵听说了,前去游玩,用琴曲描摹它的声音,叫《醉翁操》。节奏抑扬顿挫,旨趣华丽畅达,知琴者认为,没有任何音乐可以和它比。但是它只有乐曲声而没有歌词,醉翁虽然为他作了歌词,但与琴声不合。醉翁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的人也凭借那个辞来作曲。虽然粗合音律,而琴声被歌词限制,不是天然生成般的融洽。过了三十多年,醉翁已离开人世,而沈遵也去世很久了。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非常精通弹琴,遗憾这首曲没有歌词,就谱写了乐曲的声调,请我东坡居士来补写歌词。 清脆响亮,宛转流畅,是谁在弹琴?在空寂的山中奏响。没有人说话,只有醉翁,醉中懂得这天籁的音乐。明月皎洁,风露美好,人还没有睡眠,背着草编的筐子走过山前,说:“有心啊,这位贤人。”醉翁高声吟咏诗篇,同潺潺流泉声音相互应和。醉翁离开滁州以后,这里空有早早晚晚吟诵怨叹。山有时会光秃,水有时会回旋,思念醉翁却是永远,不分哪一年。醉翁如今成为飞仙,他的心意还在人间,请听琴弦上那三两声乐曲在弹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