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91 柏子潭 钱士完 丰山东南深谷,柏子潭在焉,延袤亩许,色正深黑,宋郡守欧[阳]修赛龙处。岁甲午,高皇帝驻兵滁阳,秋旱,闻潭有神龙,躬诣恳祷,以矢入渊者三,与神约三日当雨。是日午刻犹霁,顷之甘霖沾霈,圣衷大悦。渡江之后,尤睠于怀。洪武六年,遣秦府右傅文原吉以御撰文致祭。九年,敕有司建祠,改封柏子潭神龙。十九年,复遣崇山侯同部臣刘仲廉督滁州五卫军匠浚潭建楼。今虽圮废,遗址犹存,当其雄峙,照耀林壑,可想也。 圣祖俭德,不啻汉文之惜露台,何独惓惓于此?岂非奕叶丕基,由滁肇造,所与共功,皆一时道路掉臂之徒,涸鲋难苏,逐鹿易涣,由雨足食,由食足兵,功与从龙帷幄者埒,故眷眷殷笃如此耶? 今穹碑奎文尚悬日月,独此楼以时诎之举,坐视销沉,彼宝刹凌云,梵宇耀璧,曾不为吝。谓圣祖二百年来营构之地,不得与并,可乎?姑记之,以俟识其大者。 《祭文》又云:“群牧在斯,掬涵泉饮。”岂亦以蕃牧,特重其事耶?故详载于此。 【译文】 柏子潭 钱士完 丰山东南的深谷里,在那儿有个柏子潭,广袤一亩多,颜色纯正深黑,是宋代州守欧阳修赛龙的地方。甲午年(1354年),太祖高皇帝驻兵滁阳,秋天大旱,听说柏子潭有神龙,亲自到那里诚恳祈祷,向潭水里射入三支箭,与神相约,三日内应当下雨。到那天,午时初刻还是晴天,一会儿甘霖充沛,皇上心里非常喜悦,渡江之后,仍然念念不忘。洪武六年(1373年),派遣秦府右傅文原吉用皇上亲自撰写的文章来祭祀。洪武九年(1376年),下令官府建祠堂,改封柏子潭神龙。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派遣崇山侯李新同工部大臣刘仲廉来,监督滁州五个卫的军匠疏浚水潭,潭边建楼。如今楼虽倒塌,遗址还在,可以想见当初它高高耸立,照耀树林山谷的情景。 太祖品德节俭,无异于汉文帝怜惜露台,为什么独独对这里念念不忘?难道不是因为帝业的根基,由滁州开始缔造?投奔他共同立功的,都是当时道路上奋起、毫无眷顾的人。干枯的鲋鱼难以复苏,被追逐的小鹿容易逃散。由于下雨,就有足够吃的,由于食物充足,军队就装备充分,功业与跟随皇上运筹帷幄的人相等,所以依恋不舍感情深厚专一到这个地步啊。 如今高大的石碑依然耸立,皇上的文章光照日月,只有这座楼因为经费困难,坐视它毁坏。让那些宝刹高耸入云,庙宇辉煌,竟然一点也不吝惜;圣祖二百年来经营建造的地方,却不能共同修复,可以吗?姑且记下来,等待识大体的人。 当年的《祭文》又说:“许多马匹在这里,舀取泉水给它们饮用。”难道也是因为繁殖马匹,特别重视这个事情吗?所以详细记载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