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6|回复: 1
收起左侧

《滁阳志》诗文之81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28 19:16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8-3-1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译文】81
    石公赈荒录     
    宋  龚维蕃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那是甲寅年,淮南大旱,滁州最为严重。当时,会稽人石宗昭公,刚刚从校书郎出京主管滁州事务,他就预先谋划救灾的措施。前期,下公文到下属各县,查验公私储蓄的粮食。对存在私家的粮食,下令留下他们需要的数目,把多余的粮食数目登记在官册。估计还不够救灾使用,立刻请示朝庭,请求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并拨出积存的钱购买米麦。
    他把全州上下住户分为九等。凡是有储蓄以及经商有生计的,被列为二等的人,都不发给他们救济。有田而没有收成、以及有产业而不能经营的,就登记他们的户口而发给他救济。其余各种工匠手艺人、往来背负运载的搬运工和那些租种民田、官田的佃户,凡是有所依靠却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就按照人口发给证劵,每天到官府买米。鳏寡孤独、衰老残疾生病的人,全部救济,每人领取粮食二升,年幼的人减半。
    依据住地远近和民众多少,设置发放粮食的场所,共计有八十四处。那些富人登记在官册的多余的粮食,就计算多少,劝他们出售。凡是卖出或者买进的,各自都记在账簿上,时常拿来查考它。看民众需要粮食的缓急,安排他们出售发放的先后日期。选派诚实守信的富户掌管出纳,委派学正往来督察,优厚地发给他们报酬,检查他们的损耗。下到搬运工花费,纸张绳索的花费,都丰厚地给他们价钱。凡是借贷以及救济的,就一并发给,担心他们往来花费多。凡是卖出粮食的,都是每天供给,担心冒领滥发。杜绝欺瞒弊病,奖励勤劳能干的工作人员。被选出委派职务的书生,书写账目的酒菜费用,每天发放。那主管买进粮食的富户,预先发给执照,根据数量免除差役。百姓因为公事到衙门,石公必定反复询问情况,各个发放粮食的场所,谁严整谁懒惰,一举一动必定知道。选取其中突出的各一人加以奖赏或惩罚,明示鼓励和惩戒。以祸福开导大家,以信义感动大家,功过全部知晓,小大竞相劝勉。
    百姓有犯法的,如果不是故意犯法,愿意拿出粮食来赎罪的,就叫各县拘留看押,等候粮食拿出卖完,免去责罚。又选择勤奋干练的小吏,乘船带钱,到别的州郡买进粮食。那些住在交通不便、地方偏僻的百姓,发给旅途劳苦费用。征召有钱人,借他的钱做买米的资本,以方便贸易,用来救济百姓,约定来年偿还。所有开设在道路上的旅社都储蓄粮食,准备供应商人旅客的需要。被遗弃的男女孩子,人人都要收养。仁爱的声誉普遍沾被,流亡的百姓四方赶来。
    州衙一再遭到动乱毁坏,办事大厅没有修建。于是召集工匠,选择材料,雇用百姓干活,按日付给酬劳,比平常时候多给。木石、竹苇、土瓦等有前来求卖的,即使数量很少,也一定优厚地付给价钱,大家争着来卖。因此,在官府干活的人都靠它富足,而贩卖的人也能够出售材料,大家高高兴兴地努力劳作,忘记疲劳。经过两个月完工,屋椽高高耸立,为淮南第一。
    皇上听到石公治理滁州的情况,任命他为度支郎,召他进京。老百姓听到这个任命,都皱着眉头说“石公离去,我们将要饿死填埋在沟里了”于是一个接一个相继呼号,请求他留下。年轻力壮的人跑到各台宪诉说,请求收回征召的命令;老幼的人堵在街巷,白天黑夜看守,衙役驱散他们,他们也不肯离开。州里官员办事的,等到他们出门,百姓必定拉住车子仔细查看,夜晚就点燃火把来分辨。像这样过了二十天。通判把事情报告给上司,上司依次上奏,朝庭下令暂停征召,百姓才恢复原来的样子。
    石公以救活百姓为自己职责,夙兴夜寐,调度安排,甚至废寝忘食。不论在家在外,士民随时可以拜见他。来人所说的话在理,立刻停办或者实行,不延迟片刻。所收卖米的钱,又到别的地方买米,循环不断。所以,支出虽多,而流通的钱不缺乏。又鼓励乡民杂种大豆、小米,作为救灾的后继。那些生病、年老、体弱的人,把他们安置在寺庙,煮稀饭给他们吃,吩咐不要误了时间。对生病的人,救济他们医药。还时常亲自造访,察看他们的衣食。石公考虑精细,度量宽厚,待人完全诚实。办事不计较小费,也不曾乱用。合计饥民以及逃难来的人有数万,度过一冬一春,没有一个人受冻挨饿。
    第二年三月,继任的州守朱皆来到。石公又分别列举救灾的各项措施,以及该免该减的数目,当面交给他,反复叮咛。朝廷下诏催促他进见,石公才动身。百姓知道他不可挽留了,相互搀扶,为他送行,拉住他的车子流泪,送出州界还不止步。滁州人画了他的像,想为他立祠,石公不答应,并且嘱咐后来执政的人禁止这样做。朝廷考核各地救灾情况,滁州被评为“最”。到如今居民说到这件事,都会举手放在额头上,说“再生的恩”啊。
    天灾流行,世上不可避免,当官的要能够尽心去做,那么拯救饥饿困苦的事情就会到处都在。但是,世上官员固然有此心,虽然急切爱民,可是才干不足以办事;措施虽然行于一时,而方法不足以流传到后世,那就会迁移百姓到丰收地方就食,或者从远处搬运粮食来发放,白白地造成纷扰。只有石公一心为民,因事确定办法,细微之处、前后经过,无一不考虑到,成效显著,可以赞诵,可以流传,比起宋代富弼青州救灾、赵抃越州救灾,功劳相同,而努力加倍。
    我过去住在濡须(注:三国古城,今无为),凡是人士经过,都赞美石公的美政,欢笑声不离口,以为他是古代传颂的遵理守法的好官。我曾怀疑他们所说的也许言过其实。如今看石公所作的事,和百姓爱慕之情,更加相信不假。后来,石公主管两淮,我以下属身份被招入府中,看到石公办事的方法更详细。过了三年,石公去世。又过了一年,我来做滁州属官。对石公遗留下来的关爱,谈论的人依然滔滔不绝,感激他的恩惠,甚至有流泪的。既而我又查考原来档案,仔细推究始末,以为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而各种救灾的办法都可以流传永久。将来做地方官的人,不幸而遇到荒年,釆取他已经用过的办法去施行,那出力岂不容易,而收效不也永久而且很大吗?所以我详细叙述它,没有用浮夸的言词来埋没那实际情况,对质于滁州人,可以无愧了。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16:39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8-3-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5-14 15:49 , Processed in 0.0425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