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73(接上文) 新建滁州青墩镇碑 明 万 恭 南太仆(少)卿 滁州城西三十里为清流关,关高峻耸立,直插云天,凿开石壁为门,仅仅可以两辆车并行。它的北面则是广袤的原野,肥沃的土地,茂盛的庄稼。环绕古道居住的百姓,鸡犬相闻,夜行的旅客不用带刀自卫。那山南十五里为青墩,又十五里才进入滁州城。青墩多荆棘,滁州人抛弃它,因此那里越发空旷,杂草丛生。盗贼多蹲在草丛中,在阴暗的白天或昏黑的傍晚等候旅客,杀人并抢夺旅客的财货。滁州官府曾去执法,却不能控制那里,也就放弃不管了。 嘉靖四十年(1561年)春,华亭人徐陟字达斋来担任南太仆寺卿,询问滁州百姓的疾苦什么最苦。百姓说:“最苦是青墩。”青墩,不是居住之苦,也不是行路之苦,是州衙官员不能控制那里的苦。徐公就召见滁州官员:“为什么不在那里建一座镇呢?”滁州长官皱着眉头回答说:“建镇,如果派官员去,难在获得全胜;如果让百姓去,谁愿意去青墩居住呢?”徐公于是发布文告对滁州百姓说:“我想让你们居住到青墩去。”大家都说:“不愿去。”徐公又说:“我替你们盖好房子,减轻你们的差役,给你们土地不动产,你们愿意住到青墩吗?”大家都说:“好啊,我们去青墩住!我们去青墩住!”徐公于是全部拿出储存在官府的太仆寺赎金,交给滁州吏目甘芳总管这件事。甘芳操劳,召集工匠,购买材料,没有几个月,建成二十多栋房屋。招募居民不断充实那里,免除他们差役,分给他们土地,全部按照徐公说的去办。在那时,店铺密密地排列,商业流通,青墩镇形成了。铲除荆棘,防御盗贼,交通旅客,解除百姓的急难,办理州衙官府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徐公也确实很劳苦啊。 徐公是开始操劳这个工程的,后来任光禄寺卿离去,来不及看到它建成。我在徐公离任后数月任太仆寺少卿,没有参与这个工程的劳苦,却高兴地看到它建成,不可没有记。命滁州判官吴梦龙、吏目甘芳,采伐丰山的石块来刻碑,让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说:“这位徐公带给我们滁州的好处无穷啊。”又让后来出行这里的人说:“这位徐公除去我们滁州的祸害也无穷是。”这是古人怀念爱民的召伯爱护甘棠的意思啊。 徐公名实行,载入国史中,所以不详细论述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