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接上) 夜度两关记 明 程敏政 我请假回归南方的家乡,在成化戊戌年(1478年)冬天 十月十六日路过滁州大枪岭,抵达大柳树驿。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但我不想停下休息,问驿站小吏,小吏骗我说:“ 虽然时间晚了,还可以到达滁州。” 骑马行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说:“ 前有清流关,很险恶,多老虎。”我放在 心里记住了。 抵达清流关,天色已经昏黑,退回去没有住宿的地方,就派人叫来山下邮卒,带着铜锣、火把 前行。山口两座山峰对峙,夹住道路,高数百丈,抬头仰视,看不到山顶;青石铺就的栈道崎岖不平。我们全都下马,一个接着一个上山,相互约定:如果遇到危险,就大声呼喊,前后呼应。刚好有大流星亮光灿灿地自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先后被吹熄灭,四面大山的草木,发出飒飒飒吓人的响声。因此人人感到惊惶不安 ,不停地大声呼喊,铜锣哄然敲响,山谷回声震荡。走了六七里,到达山顶,忽然看见月亮高挂天空,如灿烂的银盘一般 ,照耀着广阔无际的天空大地,这方才举起双手相互庆贺。然而,下山还是害怕,久久不能平定。我默想: 这个关,是赵匡胤攻 破南唐、捉拿他们两个将领的地方,这次走过,虽然凶险却奇妙,应当是平生第一。 夜里二鼓时分,抵达滁阳。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向和州走去,庆幸自己脱离危险到达平原地带,不再有担忧的了。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见前面隐隐约约有高山。问随从,说:“应当登上这座山,才可以到和州香淋院。” 一会儿,太阳慢慢地落到山后。马儿进入山嘴,无数的山峦回旋环绕,一块块农田井然有序,中间散落着几个村庄,就好像世外桃源武陵、仇池,正感到喜悦。 傍晚了,入山越深,山峰越多,野草杂树堵塞了小路 ,前方幽暗深远,不知道它的尽头,于是极度惊恐。经过一座野庙,遇见一位老翁,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 是古昭关,距离香淋院还有三十多里,要抓紧赶路。前山有火堆燃烧,那是烧荒地来驱赶老虎的。”当 时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靠着山崖,渡过溪涧,奇形怪状的石块如树林一样密布,马看见了吓得后退 ,大家以为是老虎躺在那里 ,掉头向回就跑,跌倒在地,纵横而卧,呼叫的声音十分微弱,即使强迫他们大声呼喊也喊不出来。过了很久,众人才站起身来。又顺着山 岭前行,仔细看看山谷,深不可测。涧水潺潺,应和着风声,或快或慢。抬头看,繁星布满天空,心想,恐怕不可免去灾难了。再想到伍子胥曾经被困在这个关口,莫非险恶的地方本来就应该这样吗? 二更天尽,我抵达香淋院,灯下,内心空空,仿佛失去了什么 ,如同再生。 唉!我因为离开双亲太久,什么都不考虑了,冒着危险夜里赶路,度过两个关口,冲撞虎穴,虽然面临危险却幸免了灾祸,这也可以说是不谨慎啊。谨以此记下,作为后来办事的警戒。 滁州的山水,有了欧阳修先生《醉翁亭记》等大作而后闻名于世。如今离开欧阳修先生五百多年了,像学士篁墩程敏政先生《夜度两关记》这样的作品,难道不是如今欧阳修先生一样的大作吗?然而,滁州很少有人知道它。我作为先生的弟子,任太仆寺卿,又幸而在尚书程敏政和他的父亲襄毅公程信之后任职,因而亲手抄录此文,带出来,交给滁州太守陈则清,刻在石上,和滁州人共享。 新安汪玄锡记。 刻石在龙泉寺的山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