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离婚后,为了将与前夫婚内的千万房产占为己有,伙同现任丈夫及他人,虚构借贷合同及800万元银行转账流水,对自己提起诉讼。可该案在执行时,被女子前夫发现证据造假,该案也成为滁州首例虚假诉讼案件。日前,凤阳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已成功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禇某与李某原先均是上海某金融公司员工,因工作关系日久生情,成为男女朋友,并于2009年结婚。婚后,家庭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但两人感情开始出现裂痕,从小吵小闹发展到大打出手,还因此进了派出所。2016年底,两人协议离婚。两人在婚姻期间,有一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富都路的住房,价值约1000万。
前不久,褚某某接到凤阳县法院要执行该房屋产权的判决通知,才知道该房产已被李某抵押给了王某某。禇某查到,2016年11月3日,李某因需资金,与王某签定了一份借贷协议,以房产低押的方式借贷800万元。王某某以李某未能按规定履义务为由,于2017年2月15日向凤阳县法院提出对李某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富都路一套住房,进行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并于3月份提出诉讼请求。后双方经庭外调解,达成协议。
褚某感到事有蹊跷,经私下调查发现,该起诉讼案件中可能存在证据造假的情况,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此类案例在凤阳从未发生过,在滁州市也属首例,且该案涉案资金大,涉案人员均住上海,情况十分复杂。凤阳县公安局立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
历时半个月,民警辗转上海闵行、宝山、黄埔等地,调取了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0余家银行大量的银行流水资料,通过分析和梳理发现一个奇怪现象:王某某确实分多次向李某账户内转入800万。但王某每一笔转入李某的钱,很快就被转到杨某某的账户,不久后又转到王某的账户里。转账资金经过几十个账户的不规则循环流转,最终又回到王某账户。
调查中,民警发现王某与李某的现任丈夫施某同为某公司的老总,王某与王某某是亲兄弟关系,王某某只是按照王某和施某要求去做,具体内情并不清楚。王某、施某、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之后,专案组民警迅速对外围的关系人进行询问和证据固定,基本掌握王某、施某、李某等人犯罪证据。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民警迅速将王某、施某、李某等人控制。
经过调查查明,褚某某与李某婚内在上海有一套住房(价值1000万左右),离婚后,李某为将房产占为己有,与现任丈夫施某某合谋,施某某又串通合伙人王某某,通过签订虚假房产抵押借款合同,制造虚假银行800万的假流水转账记录,由王某某弟弟王某向凤阳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造成了凤阳县法院错判的严重后果,严重侵犯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目前,犯罪嫌疑人施某、王某、李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