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滁城市民李先生向市长热线反映,丰乐亭景区中丰乐亭大厅悬挂了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而其中描写琅琊山冬季景色的“水落而石出者”,被错写成“水清而石出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修改。“这不是错误,只是版本不同而已。”琅琊山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落”写成“清” 丰乐亭中《醉翁亭记》有错? 滁城的李先生深爱滁州的山水文化,尤其对《醉翁亭记》情有独钟。 日前,李先生到丰乐亭景区游玩时,看到丰乐亭中挂了书法条屏《醉翁亭记》,仔细研读后,他发现描写琅琊山冬季景色的“水落而石出者”,变成了“水清而石出者”。“初中课本里的《醉翁亭记》原文是‘水落而石出者’,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难不成是错了?”李先生说,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水清而石出者”。他分析,从琅琊山的四季景色来说,夏季水也可以是清的,但一个“落”字,把季节交待的很明确,再者说,大部分人接触的是“水落而石出者”,猛然间看到“水清而石出者”,感觉很别扭。“我就想问问,这其中有没有存在疏漏的可能?”李先生说。 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丰乐亭景区,在丰乐亭中找到了毛笔书写的《醉翁亭记》,在第二块条屏上,的确是“水清而石出者”。 琅管委回复 “不是错误,版本不同而已” “丰乐亭中《醉翁亭记》‘水清而石出者’,不是错误,只是版本不同而已。”琅琊山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丰乐亭使用的是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翻印的版本。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时所作。该文写成后,因文采出众立即名传天下,流传相当广泛。因此,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版本。丰乐亭景区的《醉翁亭记》,是根据欧阳修学生苏轼于1091年(北宋哲宗元祐六年)手书《醉翁亭记》碑刻翻印的。在这个版本里不是“水落而石出”而是“水清而石出”。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对研究北宋历史、文学、书法等具有重要意义,是琅琊山的宋代至宝,琅琊山管委会在布置丰乐亭时便采用了这个版本的《醉翁亭记》。因此,丰乐亭景区的《醉翁亭记》中“水落而石出”写成“水清而石出”不能为错,只是版本不同。 “其实在欧阳修的很多文集中,使用‘水清而石出者’也不在少数。”相关工作人员说,每个版本的《醉翁亭记》,都蕴含一定的历史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