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1 滁州儒学明伦堂记 陈琏 琏治滁明年冬,既新学宫,明伦堂寻亦落成。因进诸生而告之曰: 夫自太极生阴阳而有五行,人禀五行之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得其理以成性,五常是也。合之则一性,判之则五常,无适而非太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备于己而不可离。爰自太朴散而浇伪生,于是,有失其所性之天。是以,古昔圣王作民君师,建官分职,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以复其性。 而教之之目有五,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乃所谓人伦也。五者之伦不能明,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混淆而不可统理,其渐流之弊,可胜言哉?此所以古之教者必以人伦为教,而学者亦必以人伦为学也。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既一六合,首建学校,为明伦之地,天下莫不向风。今皇上绍膺大统,修复旧制,以恢唐虞三代之化。凡在涵煦,苟有知识,靡不孚颙。况滁为畿内名郡,尔诸生皆秀士,宜体国家建学明伦之意。矧今堂舍维新,士习盍与之俱新?读书穷理,必思圣人所谓教者何事。充而五常之性,尽而五者之伦,求无愧于为人,则善德著于身而形于外,必有观感。而企之者将见人伦明而民俗美,民俗美而世德厚,世德厚则唐虞三代在是矣。他日有至滁而观者,必曰:“何此郡礼让兴行,风俗淳美,人才之盛若是!”庶不负国家建学之意。若工词章而不穷其理,谈性命而不践其实,群居终日,翕翕讹讹,惟功利智术是较,则不惟司教化者之忧,抑亦为士者之羞。 诸生皆拜曰:“敢不蚤暮以从祝规。” 永乐三年冬月 日。 【译文】 滁州儒学明伦堂记 陈琏 我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冬天,修好了学宫,明伦堂不久也落成。因而召见学校的书生,告诫他们说: 自太极生阴阳,而有五行。人承受五行之气才成形,而理也由上天赋予人。人得到理就形成人性,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就是这五常。合聚为一性,分开是五常,无处而不是太极。所谓大道,本原出自于天,不可更改;其实体完备在自身,不可分离。自原始的质朴的道消失以后,浅薄虚伪就产生了。于是,就有人失去原来的本性。因此,古代圣王作为百姓君王的老师,建官位,分职务,开设各级学校来教育百姓,用以恢复人的本性。 而教育的纲目有五项,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所谓人伦。五者的伦常如果不能明确,那么尊卑上下、轻重厚薄就会混淆,就不可以统率、治理,那积久的弊端,怎么可以说得尽呢?这就是古代教育者必定以人伦为教学内容,而求学的人也必定以人伦为学习内容的原因。 我太祖高皇帝,统一天下,首建学校,为阐明人伦的地方,天下莫不归依。如今皇上继承王位,修复旧制,用来恢复尧舜三代的教化。所在之处,滋润化育,一旦有知识,没有不信服景仰的。况且,滁州为京郊名郡,你们书生都是德行才艺出众的人,应该体会到国家建学校、明人伦的立意。如今校舍维新,书生的学习何不与之一起更新?读圣贤书,探求事理,必定要想圣人所谓的教是什么。充分明白五常的本性,全部实行五者的人伦,力求做人无愧,那么,善行美德落实在身上,表现在外面,看见的人必然有观感。而企盼的人,将见人伦明,因而民俗美;民俗美,因而世德厚;世德厚,那么尧舜三代的世道就在这里了。将来有到滁州参观的,必定说:“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礼让盛行,风俗淳美,人才众多啊!”如此,差不多就不辜负国家兴建学校的立意了。如果只是精通文句而不探求它的原理,谈天生善良的人性而不去实践,每天群居在一起,懈怠懒惰,只计较功利谋略,那么,不仅是管理教化的人忧虑,也是作为书生的羞耻。 书生们都叩拜,说:“哪里敢不早晚听从您的教导。” 永乐三年(1405年)冬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