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制 【原文】 太祖皇帝御制柏子潭神龙效灵碑 昔元末帝纪至正十有四年,岁次甲午秋七月,朕率兵驻滁阳。正禾苗畅茂之时,值天久旱,农树将槁。时所率者众,忧恐乏食,皇皇不已。于是,询于土民之耆年者,曰:“滁阳郡在方册,其来远矣,水陆英灵,孰民怀之。”语既,郡耆默然。中有志士杨文素者曰:“滁之西南有山,曰丰山;阳谷有峦,峦侧有渊,名曰柏子潭,浅深莫测,神龙出没往来乎其间。前代雨愆期,凡官守于斯者,必恳祷于是,诚则辄应。于是,每遇旱患,祈必丰稔。滁民怀泽,临渊而建祠,先后人相继,无不仰瞻。今天久不雨,必诣神祠陈其所以,或者雨乎。” 朕既听是云,即策马极所在。去将百步,税骑而步趋,钦钦而临渊,恳思之:洋洋乎在渊,跃跃乎游云。于是斋焉,饭僧,临祠而祷之。初,土民有云:凡祷之日,潭必有异,或鱼尾于渊,或鼋鼍浮于面,斯雨泽之先兆者。朕亦欲是,至期无见。祷已毕矣,亲跻峦侧,立渊西崖,扳弧俯视,以矢入渊者三,祝谓神曰:“曩有祷于神者,谓神有异,今乃无是。朕与神约期三日,神若我答,无不神敬;设杳然,还可祠于渊乎?”祝毕乃归。 是日天朗,明日万里无云,三日其晴愈甚。漏当巳正之期,纤云不飞。待至午漏将正,出视四天,滁之西南丰山之右墨云一点,昭示碧天,其巨如斗。噫!久旱不雨,今碧天万里,所望之云,不过如斗量,岂济哉?果若不答,神必我较,将有他变欤?于是,閟息于中堂。 少顷视外,澹影幽阴,即出仰视。呜呼!歘然忽然,墨云已偏太虚,雷轰天外,电掣九霄,霖雨大作。时朕冒烈风迅雷,即诣神祠,谢神如朕所约。邑中去潭多不三里余,比至潭所在,山川滂沱盈溢,无不浩浩荡荡。神乃我答,不伤不溢,民获丰稔。 朕去此三十年余,若遇旱患,心目朝向是方,意欲诣祠而祷,斯慕神之切也。遂于洪武十八年冬十有二月十一日,特敕有司建亭宇,刻坚石,著神效灵树当渊,所以昭示泽民之验。 洪武十九年岁次丙寅夏四月。 (注:《南滁会景编》刊此文,标题为“柏子潭神龙效灵记”。) 【译文】 太祖皇帝御制柏子潭神龙效灵碑 从前,元末至正十四年(1354年),岁次甲午,秋七月,我率兵驻滁阳。正是禾苗生长旺盛的时候,遇到老天久旱,农作物即将枯槁。当时我所带领的部队人数众多,担心缺粮,惶惶不安。于是,我询问年长的当地居民。他们说:“滁阳郡记录在典籍,由来很远,水陆杰出的英灵,谁不怀念它?”说完,老人都不作声了。在座的有个志士叫杨文素,说:“滁州的西南方有座山,叫丰山;山南的山谷里有座小山丘,山丘旁有深渊,名叫柏子潭,浅深莫测,有神龙在那里出没往来。前代遇到雨水误期不下,凡是在这里做官的,必定诚恳地到那里祈祷,心诚则应。于是,每遇旱灾,祈祷必定丰收。滁州百姓怀念恩泽,在深渊旁建立祠堂,先后来到的人接踵而至,没有不仰瞻的。如今老天长期不下雨,一定要亲自到神祠陈述情况,也许会下雨吧。” 我听到他这样说,立刻骑马来到柏子潭所在的地方。离开那里将近百步远,我就下马步行,满怀忧思来到水潭边,恳切地想:我看见潭水规模浩大啊,我看见游云心情激动啊。于是清心洁身,施舍给僧人吃饭,到庙里祈祷。当初,有百姓说:凡是祈祷的时候,潭水必定有异常,或者鱼在水中游动,或者老鳖浮在水面,那就是下雨的先兆。我也想这样,到祈祷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发现。祈祷已经完毕了,我登上潭水西边的山崖,拉开弓,俯视潭水,向水中射了三箭,祝告神灵说:“过去有人向神灵祷告,说神会有异常显示,今天却没有。我与神约定三天期限,神如果答复我,没有不敬神的;假如一直没有答复,你还可以在水中享受祭祀吗?”祷告完毕就回来了。 这天天气晴朗,第二天万里无云,第三天更加晴朗。时间正当巳正(上午10点)的时候,天空一丝云彩也没有。等到午时将正(将近12点),出去看看四面天空,滁州的西南方,丰山的右侧,有一点黑云,耀眼地悬挂在蓝天之上,大小如斗。唉!久旱不雨,如今晴空万里,所望见的云,不过如斗大,哪里济事呢?神灵如果真不答复我,必定计较我,将会有别的变故吗?于是,我在中堂关门休息。 过了一会儿,看看外面,乌云翻卷,天色阴暗。我立刻出门仰视。啊!忽然之间,黑云已遍布天空,雷轰天外,电闪九霄,暴雨大作。我当即冒着疾风惊雷跑到神祠,感谢神灵按照我的约定降雨。城中距离柏子潭最多不过三里多,等我到达水潭,山川急流滂沱,到处浩浩荡荡。神终于答复了我,不伤害禾苗,不泛滥成灾,百姓获得丰收。 自此以后,我离开这里三十多年了,如果遇到旱灾,心目就会朝向这个地方,想到这个庙里去祷告,这是我仰慕神灵的心意恳切啊。于是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冬十二月十一日,特地下令官府建亭刻石,写上龙神灵验的事迹,树立在潭水边,用来昭示龙神恩泽百姓的功效。 洪武十九年(1386年),丙寅年,夏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