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29|回复: 7
收起左侧

[本地资讯] 滁州市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月”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0-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据滁州网报道,古老的凤阳花鼓传唱至今,金心玉瓣的滁菊香气四溢,琅琊山庙会吸引中外游人……滁州文化遗产资源瑰丽绚烂,全市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项目882项,经逐级申报评审,目前已认定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19项、市级68项、县级252项。这些文化资源,凝结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根脉。


保护非遗,立法是根本保障。日前,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批准,滁州市第三部实体法——《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已正式公布,《条例》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非遗保护的管理职责、非遗的传承、非遗的传播、非遗的利用与发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明确职责,细化规定,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同时,《条例》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至二月初九为滁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月”。


非遗保护,形势刻不容缓


非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地域文化具体生动的传承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遗,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2005年滁州市全面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对全市非遗项目进行了调查、收集、整理、建档。目前,全市共普查出非遗项目882项,经逐级申报评审,已认定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凤阳花鼓、凤阳民歌)、省级19项、市级68项、县级252项。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非遗的生存环境受到了较大冲击,一些传统民俗正在消失,一批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不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遭到毁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因此,为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完善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条例。


细化条款,明确保护内容


记者了解到,《条例》包含三十三条内容,从非遗保护的管理职责、非遗的传承、非遗的传播、非遗的利用与发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全面细化条款、明确职责,加强对非遗的保护。


在非遗保护的管理职责方面,《条例》明确规定了市、县、乡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其中,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等。对于非遗的传承,《条例》明确,传承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关系到非遗项目的生存和延续。为提升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充分发挥传承作用,《条例》规定,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要建立传习基地,文化主管部门要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数据库等。


在非遗的传播、利用与发展方面,《条例》规定将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至二月初九确定为滁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集中宣传非遗代表性项目,公共文化机构、新闻媒体、文艺表演团体等要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遗传播活动,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服务和旅游项目,鼓励和支持通过收藏、展示、捐赠、资助、志愿服务、设立保护基金等方式,参与非遗保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全面推进,保护有法可依


从田间地头的普查,掌握全市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到编纂记录成册,再到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全面加强保护……从事文化工作40多年,市文广新局非遗保护中心专家何奇向记者介绍说,近些年来滁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条例》将滁州市多年的非遗保护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利于健全滁州市非遗保护体系,为非遗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其出台对于滁州市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专家看来,现如今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地“宅”着的静态保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何将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对此,《条例》就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如为进一步加大对非遗的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结合滁州市民俗和民间节庆特点,《条例》确定设立“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具体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至二月初九,将实践做法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规定,可以让非遗更好地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非遗项目的存续状况、属性和特点各有不同,有必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进行分类保护。”在这一方面,《条例》也将非遗项目划分为记忆性、抢救性、传承性、生产性等四种保护类别,并在每一种类别下相应地采取了二至四项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分类别进行保护。


同时,《条例》还明确规定鼓励开展非遗知识进校园,文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组织编写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宣传读本,提供中小学校使用;教育部门要引导中小学校将非遗知识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乡土传统文化教育。


据介绍,《条例》还根据地方立法权限,针对一些违法行为,比如没有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以传承人的名义开展传承活动等,由于上位法尚无相关规定,管理中缺少手段,为此,《条例》中还新设了处罚条款,以保证执行力。(见习记者汤珏 记者卢晓东)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16 08:07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7-10-27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9-18 10:36
  • 签到天数: 54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7-10-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保护非遗,持续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23 11:08
  • 签到天数: 27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7-10-3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传承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0-3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需要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30 11: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11-1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2-2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4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3-11-30 16:18
  • 签到天数: 56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9-5-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7-6 07:17 , Processed in 0.03788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