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古城文化旅游园服务业集聚区位于滁州市西北部,北接琅琊新区,西连西涧湖和琅琊山风景区,南靠老城区,东临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滁现代产业园,是滁州市“旅游名城、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
2017年6月,琅琊区成立以区旅游局为牵头单位的滁州古城文化旅游园服务业集聚区专项推进领导小组,依托苏宁广场、1912街区、清流文化商业街、遵阳名俗文化街、龙池街改造、章义和吴棠故居改造、内城河和北湖综合改造等资源,打造主城区古城文化旅游园。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古城为基,以水系为脉,以文化为魂,突出“古城、古水、古亭”三大主题,做足“城”文章、做活“水”文章、做“靓”亭文章,着力推进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古城综合改造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将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成为城水相济、人文共美的休闲度假胜地。
发展原则
坚持综合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在旅游、文化、生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在要素配置、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有利于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文化旅游对滁州市和琅琊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坚持优化布局,有序发展。按照充分体现集聚,有利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合理确定集聚区层次和规模,为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筑战略性大平台。科学划分产业功能区、城市配套区、生态功能区、预留发展区等区块,扎实有序推进集聚区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特色发展。围绕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以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贸购物为重点的生活服务业,培育成主导产业优、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业基地,促进古城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
坚持保护优先,持续发展。根据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特征,按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集聚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严格产业准入门槛,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模式,在开发建设中严格保护物质遗产、物质景观和生态资源,在保护中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
发展定位
立足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展现“千年亭城”的文化胜境;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充分演绎“亭文化之都”的风情画卷;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展现 “山水滁州”的诗情画意;拓展现代文化商业,塑造“时尚之都”的文明气息,宣传“千年亭城、‘醉’美滁州” 的品牌形象,使集聚区成为展示中国亭城文化的重要窗口、带动滁州市和琅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古城文化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古城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旅游服务标准,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延长旅游产业链,积极探索古城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旅游业态级别,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造在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古城文化旅游示范区。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的讲话精神,坚持生态立城、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多样化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古城成为游客的四季花园,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服务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形成服务业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和自主成长能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古城文化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古城文化旅游业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