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六郎村村委会里进行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红,42户贫困户领到了第一份股权收益“红包”。“我家分了2200多元。咱贫困户不掏一分钱,还能当股东领红利,没想到啊!”因病致贫的村民韩学林攥着厚厚的“红包”,满脸喜悦。
六郎村去年利用6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了41座蔬菜大棚出租给种植大户,年租金收益6.56万元。同时,村里将这60万元以每股10元折算成6万股,由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所有股份按“46235”比例进行分配,即村集体和贫困户持股比例为4∶6,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持股比例为2∶3∶5。今年,村里贫困户人均资产收益分别达378元、568元、946元。
2016年以来,滁州市围绕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即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他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和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进行资本化和股权化,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贫困户;贫困户可以采取土地托管、畜禽托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多种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享受资产收益所带来的“红利”,实现脱贫致富。 “资产收益扶贫能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本投资扶贫项目,降低了财政资金的风险,使贫困户保底收益有保障。 ”滁州市财政局负责人杨文萍说。
目前,滁州市已探索创新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光伏扶贫、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生产经营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等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如定远县采取集中联户、以村带户、社会资本参与方式,投资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去年累计获得资产收益336万元,其中70个贫困村每村获得2.8万元分红、1000个贫困户每户获得1400元分红。来安县仰山村利用市级农业发展项目资金60万元建设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将财政投入资金折合成6000股,量化分配给57个贫困户4845股,其余股份分配给村委会,每年可实现合作企业租金保底分红和经济效益核算分红。
据统计,2016年滁州市财政资金投入扶贫项目3565个,其中种植业63个、养殖业21个、村级光伏146个、户外光伏3323个、其他项目12个,形成资产20488.74万元,实现资产收益2277.61万元。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覆盖到全市88个贫困村,其中46个贫困村实现了分红,共计3794名贫困户从中受益,拿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如何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让贫困户收入保底、受益长久、脱贫有效,滁州市探索出不同形式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让财政资金起到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也为农村“三变”改革和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