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自西向东汇集江淮分水岭以南诸水,贯穿滁州、马鞍山等市,滁河的清澈与否牵动着沿河百姓的心。多年来,沿河各市都为防治滁河水污染做出不少努力,却囿于河流被划分为不同河段,只能陷入“自扫门前雪”的困境。
日前,滁州网记者从滁州市环保局获知,我市将与马鞍山市政府共同签署《关于滁河(古河-陈浅段)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联手对流经两市的滁河流域水污染进行联防联控,齐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定期会商,互通共享水质信息 《协议》签署后,我市将与马鞍山市联手,在对各自辖区内影响滁河水环境的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排查与监控,努力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入河道的基础上,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治水产、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联防联控,互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位置、保护区范围、水质等情况;划定滁河流域水产、畜禽养殖禁养区并互通信息;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
《协议》规定,双方应共享与滁河水污染防治有关的相关信息。全椒县、和县和含山县相关部门应每月互通滁河监测断面水质、水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畜禽养殖和排涝泵站提放水情况,当发生跨界水污染事件时,事发地政府要在第一时间通知相邻政府。
为保障信息沟通充分、及时,双方将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进展,讨论完善相关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双方市政府按单双年份轮替,召开联席会议,全椒县、和县和含山县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
联合监测,协同应对突发情况 按照《协议》,双方将在各自实行“河长制”、及时通报巡查情况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滁河水质联合监测方案,对古河断面和共同设定的其他控制断面开展联合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水质变差时,及时预警。双方政府要按照单双年份轮流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对滁河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联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所属方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当发生跨界水污染或水质严重恶化时,双方应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联合监测和联合调查,查清污染范围、来源及责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
如果发生跨界水污染纠纷事件,在采取应急措施后,双方相邻县政府可开展跨界污染纠纷联合执法检查,共同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违法行为,及时协商解决纠纷,若协商不成,则由双方市政府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可报请省政府进行协调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