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淮口夕阳 于 2016-5-18 08:58 编辑
喜欢走访古镇老街,是追寻儿时的回忆?是矫情的情怀?还是现如今年轻人的“文艺范”?
(下水关的风景) 本不是滁州人,却爱追寻着老街的古迹,第一次听到老东关特地去百度了下,“位于滁城东北角的东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是滁州的繁华地段在东关有许多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如刺杀汪精卫的义士孙凤鸣故居,如别具特色的胡家大楼,如侵滁日军铁证的两栋两层日式楼房,当然还有这条为纪念当年在丰山脚下讲学的王阳明先生而命名的“遵阳街””
每个老街都有其自身“魅力”与“特色”,步入“老东关”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店铺,理发店、面店、小吃店、照相馆、杂货铺等当然更多的是“竹制品店”,其种类繁多,有竹篮、箩筐、筛、篓、簸箕......虽然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却至今坚持。电影“百鸟朝凤”“这把唢呐,从我师爷的师爷的师爷手上传下来,现在我要传给一个不仅唢呐吹的好,更是把唢呐吹到骨头里面的人。”游天鸣没有辜负三爷的期望,在最难的日子里,只有他一个人顶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像扛着一面旗一样,站的如此直,如此让人心疼。“一门世代相传的手艺,都需要坚持。这种坚持,是跨越人生命的长度的——一代人对抗不了时光,就把手艺和精神传给下一代,如此往复,发扬光大。”
(老东关两边的店铺)
“你赶紧多拍点图片,以后就拍不到喽!”一位编竹篮的大爷。现在却怎么也记不起大爷当时是什么样表情又是什么样的语气说的这句话。
(忙碌的编织者)
这条老街不寂寞,青石板上轿车来回穿梭,刺耳的喇叭声,使你无法置身于它的历史轨迹中。
(老店) “年前正巧去看母校经过老街。仅有几家老房子犹如枯瘦的老树,在寒风中颤颤巍巍却依然倔强的不肯倒下,看了好久好久......”一网友诉说他的老街情怀。
老街的人
整理照片之时,一朋友在旁边观看:“这里都快要拆迁了,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有什么好拍的。”
是啊,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有什么好拍的呢?青石铺成的路面街道、狭窄长长的巷弄、泛黄砖头砌成的窗台、倚靠在墙面打盹的老人、晒着太阳的猫伸着懒腰、在一起拉着家常的老人......都是别样的珍贵。“一代一代过去,总有新的来,总有旧的去,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