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珊为福利院的儿童讲故事。
走进滁州市儿童福利院,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叫“妈妈”。面对一群中到重度残疾的儿童,她们付出母亲般的关爱,全身心呵护着这些孤残儿童的康复与成长。回归家庭时,她们又是自己子女的港湾和大树。5月6日,在“母亲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进滁州市儿童福利院,走近这些具有双重身份的“妈妈”,感受着她们坚守这份艰辛而又繁琐工作的不易,感动着她们和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孤残儿童亲昵的每一个瞬间。
她的呵护,让孤残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2001年进入滁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作,姚珊挥洒心血15年,从一个不会照顾人的小姑娘变成稳重细心的妈妈,用爱和耐心陪伴着福利院里特殊孩子的长大,教会他们认知这个世界。世界对这些孩子或许残忍,但年轻的姚珊始终温柔以待,用关怀的目光注视着这群可爱的“天使”。
陪伴福利院儿童15年的妈妈
姚珊是儿童福利院的一名特教老师,这个角色曾让她备受煎熬,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中到重度残疾的儿童,他们的肢体或智力都遭受重创。姚珊告诉记者,福利院儿童学习的课程和正常同龄儿童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差不多,但是进度却要慢的多。“要不断地教、反复地说,一个小故事教上十几二十遍都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姚珊觉得孩子们掌握了教学内容,一个礼拜后却又全部还给了自己,这让她瞬间感到灰心沮丧。但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单纯真挚的眼神,姚珊会整理好心情,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和耐心继续投入教学。虽说是这群福利院儿童的老师,但她同时也扮演着保育员的角色,常常为孩子们喂饭、洗澡,悉心地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这份工作并不是没有感动。和这群特殊的孩子朝夕相处,姚珊播撒的爱,总会在一个又一个小的瞬间获得回报。“我带过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已经10年了。”姚珊告诉记者,这个孩子4岁左右时被送到福利院,身患严重的唐氏综合症,“刚接手这个孩子时,他吃饭起居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姚珊和同事们多年如一日的呵护和训练下,孩子一点点成长,“现在他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饭,还能帮助老师发点心给同学,下课的时候,他还会主动去推坐在轮椅上的同学,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进步。”说到这些时,姚珊脸上漾起了笑容。“这个孩子就像小尾巴似的,常常跟着我,围着我,看到我换工作服,他悄悄地把鞋子给我拿了过来,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我们俩都很幸福。”
从未参加过女儿家长会的妈妈
作为福利院的双职工,姚珊和爱人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遇到春节等节假日也都要值班。2010年,姚珊迎来了自己的小公主,这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让姚珊的生活变得不再无牵无挂。可是工作的特殊性,却让姚珊不得不缺席了女儿人生中的很多重要时刻。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女儿对姚珊特别依恋,“我们能陪女儿的时间太少了,只有晚上和她相处一顿晚饭的时间。每次要走的时候,她常会拉着我希望我再多陪她一会。”女儿也常常不理解自己的妈妈,埋怨姚珊,“有一次女儿特别委屈地说,幼儿园老师说了,不给爷爷奶奶参加家长会,爸爸妈妈再忙都要来一次家长会。”提到女儿,姚珊满心的慈爱,却并不能减轻自己的愧疚。姚珊说,上个月,女儿一直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因为和爱人一直没时间没带女儿去看病,一个月的时间女儿一下瘦了6斤,“连幼儿园的老师都发现女儿瘦的有点不对劲,给我打电话让赶紧去医院看看。”后来经医院诊断,女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为了让女儿理解自己的工作,姚珊常常向女儿说起福利院里的孩子,“最初女儿到福利院时,都会躲在我身后,很抗拒很害怕。”在姚珊耐心地引导下,女儿现在和福利院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将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让我带到福利院里来给她的小伙伴。”姚珊的双手拉起了两端的孩子,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她们都找到了爱的港湾。
陶丽正在为患有唇腭裂的孩子做口舌按摩。
“虽然辛苦,但拥有更多的爱和幸福”
“老师妈妈”是福利院的孩子们对福利院老师专有的称呼,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教他们认识世界的“老师”与从小照料他们、教会他们吃饭穿衣“妈妈”早已融为一体,是他们最为亲近的人。2005年,陶丽受到在市老人公寓工作的丈夫影响,来到儿童福利院,开始了当“老师妈妈”的职业生涯。
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宝贝
今年30出头的陶丽,已经在福利院工作了11年。一直以来,陶丽都非常喜欢孩子,在来到福利院之前,她就是滁州市第二幼儿园的一名幼师,每天都与孩子相伴。
福利院里的孩子没有亲生父母可以依靠,很多还有身体和智力方面的缺陷,福利院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制定个体计划,带着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交流能力,让这些孩子未来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好地融入社会。
除了每天的常规教学活动,每周,“老师妈妈”们还会和自己负责的孩子们进行2~3次一对一教学,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一位“老师妈妈”和一个孩子单独相处,与孩子一对一地进行交流训练。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女孩爱丽是陶丽负责的孩子之一,陶丽常常为她按摩口唇、带她做口舌操和发声训练,每当看见爱丽因为做到正确发声而兴高采烈,陶丽也会有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陶丽的眼里,这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孩子们也早已是与亲生孩子无异的心头肉,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宝贝。
她对“幸福”有了更深定义
除了要扮演“老师妈妈”的角色,陶丽也是一名真正的母亲。来到福利院后的第三年,陶丽怀孕生下了自己的宝宝,从此成为了一名“双重妈妈”,今年她的孩子已有9岁。
在陶丽的孩子只有7个月大时,福利院里有一个孩子突发了水痘,陶丽就在照顾这个孩子的时候不慎也被传染了。为了防止再传染自己的孩子,陶丽只能暂时与孩子分别,将孩子交回娘家照顾。那段时间,水痘和对孩子的思念让她感到艰辛,但她还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去照顾患病的孩子。加上后来她自己的孩子也曾多次因为陶丽照顾院里患病的孩子而感染生病,陶丽始终觉得对自己孩子有所亏欠。
但谈到从事这份工作时,陶丽依旧说,虽然辛苦,但“双重妈妈”的身份让她收获了更多来自福利院孩子的爱,也让她对家庭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方面,在福利院的工作,让陶丽明白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也让陶丽更加珍视自己和睦的家庭和可爱健康的孩子;另一方面,成为一名母亲以后,陶丽在照料福利院里的孩子时也更为尽心尽力。
陶丽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兼顾家庭与工作,离不开家里人对她的全力支持,在自己忙碌的时候都是公公婆婆一起料理家事照顾孩子,多年来从来没有闹过口角,让她觉得自己既幸运又幸福。陶丽还经常把院里的孩子带回家里吃饭、玩耍,周末也常常把自己的孩子带来福利院和院里的孩子一起玩,因为她希望福利院里的孩子也能更多地感受家庭所带来的幸福,获得和平常孩子一样的关爱。
对于陶丽来说,“双重妈妈”就是要把自己的爱分给身边每一位孩子,用爱教会爱。这种默默而又伟大的“母爱”,渗入人心,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