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66|回复: 1
收起左侧

滁城南湖与内城河牵手暂不可能 建溢流堰保景观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1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5.jpg
图为展露真容的上水关桥。  

6.jpg

桥上刻有汉字,不过有些字已被破坏,很难辨认。

带着的历史记忆,走在发展的轨迹里。2015年7月,作为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滁城内城河改造大幕开启。9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对于即将展现的滁城内城河美景,人们翘首期盼。


今年3月,作为内城河改造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水关、广惠桥、三元桥三座文保桥梁加固修缮工程也全面启动。日前,记者从市规建委获悉,经过前期紧张清淤,古上水关的基础全貌得以展现。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内城河上水关施工现场看见,不仅原本杂草重生的古水关桥面露出了面貌,原本被污水淹没的金刚墩、海墁石台阶也全部露出了水面,同时古水关上游的溢流堰工程也正紧张施工中。据悉,上水关等古桥修缮项目合同工期6个月,计划9月全面完工。届时,这座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古水关即将展露芳容。


昔日古水关,修旧如旧迎来新生


上水关,据载始建于宋代嘉定十年(1217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其关基座长35米,宽13.5米,中孔高9.5米,跨径5米,桥孔两侧均有凹槽,供栅栏上下启闭用,拱孔之上尽为大砖砌筑,曾兼具通行、调水和防御三重功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很多老滁城人的记忆里,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上水关桥还是一派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男孩在桥面练跳水,大人们三三两两挑水淘米,年轻的妇女笑闹着洗衣服,岸边是葱郁的草木……


随后的多年时间里,一户户居民建起了住房,种树的、种菜的、养家禽的……从那时起,水关周边只剩浑浊的河道、丛生的杂草……古上水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繁华不再。然而,在滁城市民的心中,它仍是一座斑驳却不失昂然、凋敝却不失伟岸古水关,承载着一代代滁城人的记忆。


2016年,随着滁城内城河改造大幕的开启,上水关、广惠桥、三元桥文保桥梁加固修缮工程也全面启动。


古桥下淤泥,全部采用人工开挖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内城河上水关施工现场看见,一座青灰色的古桥立在内城河上,桥上不少古代青砖已经破损,桥身上还长出了不少树木、杂草,桥东侧几乎被草木“包围”,郁郁葱葱,一些小树枝桠伸出桥身,一棵只剩树根底部的大树冒出了新芽。


“由于上水关桥梁年代久远,长了不少植物,其根系在桥内生长,对古桥结构安全影响较大。”市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说,后期,他们将对植物进行清除,待桥梁修缮完毕后,再喷洒除草剂防止植物生长。


站在上水关的下方仰望这座800岁高龄的古桥,三孔立在内城河上,两边孔底部有基石,而中间孔下方有水。“中间的是中孔,两侧为南次孔、北次孔,”该人士说,中孔高度约9米,南、北次孔高度约7米。


“南、北次孔下面的石块为海墁石,桥墩为金刚墩,桥梁下方墙为金刚墙,都是此次刚刚开挖露出水面来的,”该人士说,由于桥墩为文物,因此桥下方的清淤工作全部采用人工开挖,仅仅桥下就清出淤泥200多吨。


据介绍,目前,经过清淤,上水关的基础全貌已经全部展现,同时还发掘出了众多用来建造古水关的古青砖。后期的加固修缮工作,施工方也将也将严格遵循不改变其现状、最低程度干预、历史可读性、可识别性、可逆性、与环境统一等原则,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修旧如旧”,并力争通过本次修缮,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延长使用寿命,让古水关焕发新生。


兴建溢流堰,隔开南湖与内城河


本刊日前曾报道了内城河改造的进展,明确了因为南湖与内城河存在水位落差,因此想“牵手”还暂不可能。但是南湖水系与内城河水系原本就是一脉相连的,相交接的地方就在上水关西侧。如何才能既保证景观效果,又不让南湖水直接流至内城河?上水关溢流堰工程呼之欲出。


记者在现场看见,在上水关西侧几十米的地方,一个长方体的建设工程正在内城河底部施工中,工人们正忙着扎钢筋。“建设溢流堰的目的,就是拦截住南湖的水,将内城河隔开。”该人士告诉记者,上水关溢流堰长53米,底部宽7米,上部宽2.5米,顶高程12.5米,待南湖水位高于12.5米时可溢过溢流堰,流到水位为11.2米的内城河来。


据悉,为了防止主汛期对项目造成影响,溢流堰工程将力争在今年6月完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8-23 19:49 来自手机平台 | 显示全部楼层 IP:江苏苏州
你看古人真巧妙。用砖头造桥都能用上千年,现在人还说是工程师那的工资比工人多几倍,别说造桥倒了,有的造个房子都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9-11 03:24 , Processed in 0.02983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