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徽州,有个金黄色的春天——油菜花海。 阳春三月的徽州,有片素雅——粉墙黛瓦。在“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徽州, 粉墙黛、小桥、流水、人家堪称是源自大自然的力量给它的神奇搭配, 油菜花与徽派民居相呼应,宛如一幅幅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画,显得静谧悠远。
徽州的山水,千般神韵,如诗如梦。游玩之余,如果能大快朵颐徽州当地美食,那才叫不虚此行。 人们常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是因为徽州太美,美得叫你魂牵梦萦! 真的,就连品尝徽州的美食,也会让你吃出文化、吃出品味、吃出无尽的遐想来。
徽州臭鳜鱼
“徽州臭鳜鱼”是一道徽州名菜,别有风味。舌尖上的中国也做过特别推荐。 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 没有吃过臭鳜鱼的人,第一次吃会稍微有些排斥,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
当然,对于见过大场面的资深吃货来说,只要上的了桌的,就没有不能吃的。 其实,你一点不用担心,这绝不是鳜鱼变味而发出的异味,这正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 “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原汁原味,肉质又醇厚入味, 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余味悠长,口感筋道,不是一般的鲜鱼能比的。
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又称“霉豆腐”,是一种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豆制品。 主要做法是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的过程,使之长出寸许白毛,然后用油煎食用。
徽州毛豆腐红烧为多,但凡在徽州各街头巷尾,不乏有许多经营商户平底锅支起, 倒上少许菜油,文火慢慢地煎,煎到表皮焦黄,一道道皱皮,俗称老虎皮。 接着趁热赶快(冷了味道大变)吃了。有些爱吃辣的人喜欢往毛豆腐上抹上一层红辣酱, 咀嚼在嘴里,可谓是香气绕口腔三日不退。
绩溪一品锅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汉族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 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铿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 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出了山珍海味外, 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 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
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还是“一品锅”! 菜名就此一锤定了音。 “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 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 缀上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 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诱人食欲。
黟县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 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 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 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 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黄山双石
黄山双石全名是黄山石耳炖石鸡,黄山石鸡、石茸皆名山珍,山珍入馔是安徽菜的一大特色。 此菜成菜清淡,开胃宜人,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 另外据说多吃石鸡,夏天可以不长痱子和疮。 黄山当地的人都很喜欢吃,这更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菜肴。
徽州石头粿
石头馃,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过去徽商外出,都要携带这种馃子,是徽州人最爱吃的点心。 从原料上分,这种馃子有米粉馃、油面粉馃和玉米粉馃三种。 馃心一般是春上采摘的香椿嫩芽,去汁晾干,切碎后拌上猪肉丁和炒熟的黄豆粉。 将这种馅卷在面皮中,然后压或扁圆形即成石头馃子。在平锅中焙熟即可食用。
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又名“黄山烧饼”,亦称“火炉饼”,因经木炭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 色如蟹黄故又别称“蟹壳黄烧饼”。是黄山乃至古徽州传统特色民间小吃。
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 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 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俗称“小烧饼”和“蟹壳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