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奶奶生日了,众人做了个蛋糕,庆祝还未开始,当亲戚们还围坐在奶奶周围嘘寒问暖时,厨房里传出熊孩子的声音:“这蛋糕太难吃了!”随后“嘭”的一声闷响,妈妈奔进厨房一看,被挖掉一口的蛋糕整个都被丢尽了垃圾桶。 前一秒的欢乐荡然无存,好好的生日宴瞬间变得无比扫兴,亲戚们目瞪口呆,奶奶忍不住哭了:“以前我都是把一切好的都让给了你,今天你怎么就不能让我一回?” 习惯了优先享受家里最好的,他们怎么会想到别人也想当一回VIP呢?
(二) 妈妈赶着上班,叫女儿出房间吃饭。女儿说“等一会”,妈妈继续埋头吃饭,没想到女儿出来满脸不高兴:“我的饭呢?” “你自己盛饭吧,我要赶着上班。”一句普通的话竟然让女儿愤怒了:”我让你吃!“ 随后一伸手把桌上的饭菜全部打落在地,然后愤愤走回了房间,饭桌上留下目瞪口呆的妈妈。 习惯了接受的孩子,他们怎么会想到别人的付出只是一种爱,而不是义务呢?
当孩子给你表达爱时,一定要接受!因为爱也是一种习惯,从不懂爱人到懂得付出爱到习惯爱他人也需要一个过程。但很多大人美其名曰疼爱孩子阻碍了这一过程,不仅会让孩子不懂感恩,甚至硬生生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当孩子让你吃可口的零食时,大人:”我不吃,你自己吃吧“; 当从超市出来,孩子想帮忙,大人:”太重了,还是我来吧“; 当家里有孩子喜爱的食物,大人习惯让孩子独食或优先让孩子享用; 当孩子想帮忙做家务,大人:”会弄脏衣服,你去玩吧“; 当孩子尝试照顾生病的大人,大人:”不用了,我可以自己来“; 放学后,无论书包轻重,习惯性地大人背着,孩子理所当然地在前面走……
这些行为充满了大人对孩子的爱,但却是”溺爱“,最终的后果,将是养出一个只懂接受不懂付出的孩子。因为当孩子曾经尝试对这个世界付出什么,就被大人的爱”溺“了,渐渐地,他们会觉得自己享受大人的付出是一种理所当然和必需品,而不是人生的锦上添花,当某天他们发现大人的付出有所怠慢,就会激起他们的不习惯甚至愤怒,对他们来说,是大人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这种爱的错误的定位,是大人没原则的”无私付出“造成的。
请每天给孩子付出的机会,就如同让孩子学会走路、学会奔跑那样自然。
当孩子学会走路,可以让他们帮忙拿点小东西;
当煮饭时,可以让他们帮忙摘菜;
打扫卫生时,可以让他们擦桌子扫地;
当上街购物时,可以让他们负责拿一定重量的东西;
当大人生病了,可以让他们帮忙拿药倒杯水;
放学了,大人请在一边走,将书包还给孩子;
当孩子吃着喜爱的食物,不要忘记让孩子分享给家人……
不是大人矫情,而是让孩子得以成长和感恩的义务。
很多大人不情愿让孩子做这些事情,似乎孩子每当插一脚就会”帮倒忙“,实质是大人需要忙的事情太多,却忘记了陪伴孩子成长也是父母重要的任务。
最后,给亲们分享个美好的小故事。
某天坐公车,停站后上来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男孩,年龄大概5,6岁,两手各自拎着一个购物袋,里面是刚购买的生活用品。他一瘸一拐吃力地挤到一个空座位,将购物袋放到座位上却不坐。
没多久一个年纪差不多50岁的女人蹒跚着挪到他前面。”妈妈,你坐!“小男孩将购物袋拎在手里,微笑着跟妇女说。
”好的,宝贝真贴心。“一边大口喘气一边不忘记称赞,小男孩的笑容持久在脸上绽放,就像冬日里的山茶花。
车辆徐徐启动,小男孩轻启朱唇哼唱着不知名的歌曲,清脆的童声在车厢里荡漾。我回头看看妇女,她的脸上除了幸福的笑容,还有不知什么时候泛红的双眸。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故事,一个5,6岁的瘸腿的小男孩跟一个50岁的妈妈,但小男孩的举动和歌声,足以温暖了车厢里的所有人,妈妈在享受着孩子对自己的爱,小男孩快乐地对妈妈付出爱,一切那么自然,带着淡淡的幸福味儿。
当孩子在表达爱时,请不要客气地全部接受吧,拒绝了反而会害了孩子;当你教会了孩子懂得付出爱,他们就相当于获取了人生幸福的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