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5|回复: 1
收起左侧

[本地资讯] 漏损管控减少地下“漏网之水”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6-26 11:12
  •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9-23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2015092308415626500717.jpg


    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保守估计1 年漏掉2000 多个昆明湖。滁州亦然,每年都有不少自来水还没到居民家,就白白浪费在路上了。为了让自来水“颗粒归仓”,今年安徽省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工作,将滁州、六安列为试点城市。日前,记者从市规建委获悉,我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试点工作已展开,力争通过两年多的时间,逐步淘汰年限超50 年和材质落后的漏损管网,同时将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国家标准的12%以内,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滁城试点供水管网漏损管控

        滁州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3,水资源缺乏成事实,但每年仍有自来水白白漏损,让人扼腕。与此同时,为有效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促进城市节水,省住建厅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工作,将滁州、六安列为试点。因此,我市及时启动了供水管网漏损管控试点工作,即在滁城建成区、开发区、琅琊山风景区等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开展。

        根据要求,今年底前,滁城要全面完成地下供水管网普查,建立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引入PPP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年限超过50 年和材质落后漏损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实现我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 年底,实行管道建设一体化监管和供水分区计量管理,实现漏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 年底前,建立健全我市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漏损管控与效益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全方位的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工作合力,实现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12%以内。

        逐步淘汰老旧落后漏损管网

        据了解,滁州市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65 年,首批供水管网当年开始同期铺设,主要位于老城区。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首批铺设的管网多为落后材质的水泥管和普通铸铁管。“水泥管时间一长就会不够牢固,普通铸铁管长时间锈蚀,不但漏损,水质也会受影响。”市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3 年以来,滁城已经陆续改造了部分落后和漏损的自来水管网,目前仍在对漏损管网进行摸排。

        滁城首批供水管网刚满50年,但由于部分管网老旧严重,因此试点供水管网漏损管控的第一步就是结合老城区地块改造,对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漏损管网列入更新改造的计划,逐步淘汰镀锌管、水泥管等管材。通过规范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管材,管径在100厘米以上的管道全部使用球墨铸铁管、钢管、钢塑复合管等,从源头上控制因管道材质不好导致的漏损。

        探索建设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除了供水管网陈旧老化外,还有一些原因导致漏损:管道因安装不严格、使用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沟槽基础和土方回填不合格等施工原因导致的管网漏损;阀门质量和使用年限等原因导致阀门关闭不紧出现漏损;计量设备不准导致漏损;消防、绿化、环卫等公共事业单位未计量公益用水导致的漏损;部分单位和个人用户偷盗水。

        针对这些情况,我市将提升供水管网检测漏损队伍的设备和技术,严打偷盗水和损坏、挪用消防栓等违法行为。市自来水公司将增加对管网抢修工作的硬件投入,要求抢修工作人员做到24 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准备加班抢修,实现漏水修复时间短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一次投资,受益终身”的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避免“马路拉链”现象。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16 08:07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5-9-23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合肥
    我就关心水压什么时候能合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7-8 22:12 , Processed in 0.0319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