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车”禁运作为市委、市政府2014年的一项重大行动,整治效果一直备受关注。记者近日从滁州市城区依法禁止“三小车”客运工作总结会上获悉,经过10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滁城先后有1800余辆“三小车”退出客运市场,联合执法组累计查处408辆,主城区及其周边的“三小车”非法营运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对于个别心怀侥幸的车主,市禁运办在此提醒,“三小车”禁运工作没有停止,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正在建立,今后,市交通、公安、城管及琅琊、南谯区政府等将继续予以监管、查处。 1800余辆“三小车” 退出客运市场
“乱闯红灯、逆向行驶、随意调头、乱停乱靠……长期以来,我市城区‘三小车’非法营运现象膨胀蔓延、秩序混乱,既扰乱了交通秩序,也影响了城市形象,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疾’,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此反应十分强烈。2014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精心筹备,作出了滁州市城区依法禁止‘三小车’客运的决定。同年6月9日,我市召开依法禁止‘三小车’客运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拉开了依法禁运的序幕。”市禁运办一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10个多月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禁运领导小组精心谋划,统一指挥,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勠力同心、协同作战,社会各界包括广大车主密切关注、热情参与,禁运工作快速、稳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统计,经过10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滁城先后有1800余辆“三小车”退出客运市场,其中,主动申请退运939辆(含有牌证“三小车”804辆和残疾人“三小车”135辆),自行或通过社区协助处置900余辆(主要指各类无牌证“三小车”);自去年6月18日集中整治行动以来,联合执法组累计查扣、处罚上路营运“三小车”408辆,主城区及其周边的“三小车”非法营运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千余名家庭困难车主 获得救助帮扶
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虽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三小车”上路营运,但在具体禁运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在做出刚性规定的同时,更加注重柔性操作,绝不是“一禁了之”,不仅对车主受损的合法利益给予相应补偿,还主动为他们推荐工作、寻找出路,尤其是残疾人群体,在免费置换代步车的基础上,还在低保、就业、廉租房、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人性化关怀,将禁运工作转化为关爱弱势群众的民生工程。在此期间,市本级企业拿出129个“40、50”工作岗位,帮扶车主再就业;免费提供4大类21个工种就业技能培训;拿出150个城区停车泊位收费岗位,用于安置残疾人、特困户和零就业家庭。琅琊、南谯、开发区共为车主推荐就业780余人,办理低保92户,办理廉租房25户,发放各类帮扶资金50余万元,救助特困户511户。
此外,为有力配合“三小车”整治,我市又及时开通了105路高铁公交专线,501、502、503三条“迷你”巴士线路;对城区客流密集线路与客流高峰时段进行相应调整,缩短发车间隔、加密发车班次,并有计划地投放了100辆新增出租车和1300辆公共自行车;同时,以开展“三治三增”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扮靓城市形象,此举既赢得了广大车主的支持,又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许。
长效管理机制正建立 确保禁运不反弹
为切实了解“三小车”禁运所取得的实效,记者上周末专门走访了琅琊路、南谯路、天长路、凤凰路、丰乐大道等市内主要道路及苏果、白云、大润发、汽车中心站、滁州北站等人流客流聚集区,均没有发现客运“三小车”,沿线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公共自行车等公共运力也较为充裕;但在国际商城及扬子大市场附近,记者发现个别打着“自备车”名号的电动三轮车仍在上路营运,禁运后的巩固、完善和提高工作仍有待加强。
另据悉,为切实巩固我市城区依法禁止“三小车”客运工作成果,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城区交通环境,经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近日专门就建立禁运长效管理机制有关事项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部门查处、属地协作、持之以恒、彻底根治”的原则,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持续保持禁运整治高压态势,确保城区“三小车”禁运成果不反弹。根据通知,市工商局、质监局要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源头管理,不定期地对“三小车”生产、销售和改装、组装企业或店铺开展巡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防止“三小车”再次流入客运市场;市运管处负责查处“三小车”非法客运行为;市交巡警支队负责查处客运“三小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违法行为,第一时间依法予以查扣;市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查处“三小车”乱停乱放行为。市教育局、市残联、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建设委等也要各司其职,抓好各项政策及配套设施落实。而琅琊区、南谯区、滁州开发区管委会、苏滁产业园管委会则要落实“三小车”长效管理的属地责任,各乡镇(街道)、社区对符合低保、廉租房、临时救助等政策条件的“三小车”车主,要积极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做到应保尽保,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