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94|回复: 0
收起左侧

[育儿问答] 会“批评”孩子的父母,能把孩子养得越来越好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3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

一个男孩被父亲批评了一顿之后,骑着自行车离家出走。

在父母满大街找的时候,男孩又偷偷溜回家,气得父亲将他的自行车丢进了河里。



对于男孩的这种行为,很多网友问:

为什么孩子一批评就离家出走?

现在的孩子说两句就内心脆弱了,难道就不能批评了吗?

对于孩子能不能批评这个问题,我想,从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一个关于“批评”的研究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研究员选了660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分成三组,完成用“乐高搭房子”的任务。

在玩乐中,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盖的房子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忘了安窗户,有的装的门有点歪……

于是,对于中途出了错误的孩子,三个老师给予三组孩子以下三种不同的反馈。

第一组老师说:“你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组老师说:“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组老师简单地指出了错误,让孩子们考虑其它可能性:“你可以想出另外的方法吗?”

结果发现:

对于被批评“做得不好”或是“不正确”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很糟糕,他们普遍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而被指出错误并被“引导”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更积极,对任务的坚持度比其他的孩子高出两倍多。

这也可以证明:

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关键在于如何批评。

如果你想让孩子变好,就不要害怕去批评孩子,只要方法对了,孩子会越来越好。

01

自我批评

唤醒孩子的自省能力

网上有这么一则视频。

一位爸爸在辅导女儿作业,讲过一遍后女儿说:消化不了。

爸爸这样说:

不是你消化不了,是我这个老师不好。

我觉得你很聪明,可能我没讲好,我再给你讲一遍。



很多网友都说:被这个爸爸的态度打动了,遇事不先指责孩子,而是从自身找问题。

是啊,遇事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唤醒孩子的自省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归因模式”:指的是你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归因到了外因还是内因。

就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

一般的父母:在“教不会”孩子这件事上,总把因归为“外因”,觉得孩子学不会就是:他很笨、不认真。

智慧的父母:会将“教不会”这件事归为内因,认为是不是自己没讲明白,所以孩子听不懂。

身为父母,如果遇事总责备,而不会自省,很难教好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我们不停地反思,在对错中不断“翻译”出对孩子的爱,这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情感联结。

因此,孩子有错时,比起劈头盖脸地批评,如果父母能够学会“自我批评”,更有教育意义。

因为,你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自己,其实就是给孩子两种“暗示”:

第一种:犯错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二种:我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因为脾气急躁和老师发生冲突。

我们就可以在孩子面前“批评自己”:

我不应该随便发脾气,让你觉得发脾气是处理问题,对不起,爸爸以后一定改。

孩子在我们的暗示下也会学习我们的做法,不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自省,变得越来越优秀。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只有自省的父母,才能在教育中胜利。

02

先倾听,再指责

给予孩子“尊重感”

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小时候喜欢研究各种电器。

有一次,她将电视遥控器拆开,却无法复原,父亲回来以后将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还说她“败家”。

从此以后,女孩就不敢再有这个爱好了,做什么事也都变得小心翼翼。

孩子犯错固然可气,但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先听孩子“辩解”一下,再批评也不迟。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没有犯错的孩子,只有行为不当的孩子。

大多数的孩子“犯错”,其实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和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制造麻烦和故意捣乱。

但是很多父母只会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错误”,很少会去听孩子“怎么说”。

一位教育学者来中国做访学,说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家庭非常非常爱孩子,但对孩子却缺少情感支持。

你们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倾其所有,却总习惯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

是啊,很多父母总觉得爱孩子,却不肯听孩子多说一句话。

育儿的本质就是建立关系,而好的关系需要父母放下“大道理”,给予对方情感上和心理的支持。

这里的支持就是指:倾听。

尤其是孩子犯错后,父母的倾听包含了两种含义:

一是接纳;二是尊重。

倾听让孩子内心有了被接纳的感觉,孩子才会明白自己的错误。

《家有儿女》中,刘星有一次考试作弊,夏爸爸得知后,面对面地和刘星坐在桌前,听他的想法:刘星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来刘星羡慕班上同学有MP3,自己也想要一个,所以想通过考试作弊获取奖励。

夏爸爸问:班上同学的MP3也是这样获得的?



刘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承认了错误。

让孩子辩解、反省的过程正是改正错误的开始。

因此,要想批评孩子,先听他说出心里话。

好的沟通,都是从“听”开始。

先尊重、接纳,再给建议,不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又能让他对错误进行反思。

03

批评里,带点温暖

让孩子从“愧疚”中改变

有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的教育堪称教科书。

儿子从初二后,变得很叛逆了,不仅经常不写作业,还和同学一起逃课去网吧。

有一天回到家,父亲和儿子聊天。他问儿子:爸爸知道你这段时间表现得有点退步,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你对我有意见?

儿子懵懵地摇头。

后来,儿子考试在班上倒数。

他又一次和儿子谈话:

我发现你最近考试没有以前考得好了,你以前成绩连老师都夸奖你呢!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开心了,和爸爸说说,不然我会担心的。

一句话,让儿子醍醐灌顶,以前自己也挺优秀的,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差劲呢!

于是,儿子看着父亲佝偻的背瞬间觉得愧疚。

从那天开始,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有人说过:

批评的内核,应该是引导和鼓励,是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并不是权威地压制。

所以,父母要懂得,批评孩子时也要学会“捧”他。

父母会赏识、肯定、关爱孩子,会激发孩子内心的“愧疚感”,父母的批评也会虚心接受。

很多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大多数父母批评孩子时都带着贬低、羞辱,给孩子的是羞耻感。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超越羞耻感:培养心理弹性,重塑自信》一书中曾经提到过内疚与羞耻的区别:

内疚感体现的是孩子对所做或未做之事的反应;羞耻感,影响的是孩子的自我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批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并开始为之愧疚和反省,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

所以,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带着温柔和爱意,会让孩子因为内疚而反省。

比如孩子在某次考试中因为粗心而丢分,父母可以说:

“这道题上次不是做过吗?你这次又做错了,是不是太可惜了?不然考试名次是不是可以多前进几名?看来还需要再巩固下知识。”

孩子犯错,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批评孩子时,我们应该重视爱的力量,给予他支持去维持内心的“脆弱”。

被爱包裹的孩子,才有勇气去改正错误。

04

“体验式”批评

提升孩子的“责任感”

曾经的美国总统里根,11岁时偷偷到桥边燃放烟花爆竹,给行人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于是,他被抓到了警察局。

父亲去领他的时候,警察让他交12.5美元的罚款。

当时父亲很生气,把罚金交了,把里根带回家后,很严肃地说:“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不能给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这12.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不过,一年以内必须还我!”

为了还债,里根去过餐馆刷盘子、捡过废品,但是对于这些事毫无怨言。

父亲虽然很心疼他,但是始终都没有给过孩子一丝一毫的帮助。

后来,里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每一个孩子都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几句批评和责骂就可以做到的。

父母一味骂孩子,只会让TA觉得“原来我做错了要挨批评”,却不知道,犯错后更要承担责任。

批评孩子的错误,最好方式是“让他去体验”,让他去承担错误,他才能在错误中成长。

重庆永川有个9岁的小男孩,曾悄悄用奶奶微信里的2000块钱买了游戏装备。

父母知道后忍住情绪没有打骂他,而是让他通过收废品换钱的方式去还债。

对于这种批评方式,孩子的教训很深刻,却没有任何抵触。

“体验式惩罚”,是比口头批评更有教育意义的批评方式,因为孩子会通过一点一滴的辛苦付出中悟得责任感。

心理咨询师赵中华曾说:

孩子都是在犯错中成长,最能体现父母智慧则是在孩子犯错后的引导。惩罚和教训也好,只是方式,不是目的。

粗暴的教育,唤不起孩子的责任意识,只有让他“感同身受”地去承担,他才能读懂“负责”的真正意义。

05

心理学者李雪说过:

爱与不爱的区别,很简单。

爱你的人,关心的是你的感受,愿意与你一起把事情解决好;不爱你的人,遇到事情第一时间“讲道理”分对错。

父母要做爱孩子最多的那个人,就绝不仅仅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温暖,更要接纳、尊重他。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批评没有了“爱”,反而要用“爱”去激起孩子的领悟力。

孩子犯错:

可能是父母做得不好,请先检视自己;

也可能是父母听得太少,请先让孩子说;

还可能是说教太没有温度,请先鼓励他;

又或是大道理太多,请让孩子去体验。

智慧的父母,就算批评,也会心里有爱,眼里带光。

记住:我们要给孩子带光的世界,让他去拥抱未来的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4-11-21 16:42 , Processed in 0.4001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