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01|回复: 0
收起左侧

[育儿问答] 当孩子自由散漫惯了,指望他自觉,不如做好这三件事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1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
一个自由散漫孩子的日常是这样的:

喊他做点事情磨磨蹭蹭、经常像听不见你的话一般、多说几句还会不耐烦、非常懒散、难以专注地做完一件事......

从孩子做事的态度中可以看到他的不认真、没耐心、沉不住气。

这样的孩子在现实中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小孩,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自觉点、再自觉地。

遗憾的是,人生中,自控能力最差的时期,就是童年。

尤其是来自外界的约束失效时,孩子自由散漫的天性无疑会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想让孩子告别散漫,拥有自觉性,下面这三件事,父母需重视。

01

自觉性的培养,从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开始

很多小孩在学习和生活中之所以表现得非常被动,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嘲讽和打击。

比如孩子上学磨蹭,大人每天跟在后面死命地催,越催他反而越慢。

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节奏就慢,但是在后期,父母的催促给了他们太多负面的感受,孩子失去了自觉的动力。

辅导孩子学习也是,有的父母会发现,你吼得越大声,孩子越是表现得木讷,因为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和成就感,甚至开始厌学。

其实,想让孩子坚持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认同这件事,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做这件事的自信和兴趣。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10岁的哥哥平时总是和5岁的弟弟吵架,在妈妈看来,大儿子一点都没有做哥哥的责任感,她平时责骂儿子很多次,他都没有改变。

有一次妈妈出门买菜,拜托哥哥陪弟弟玩一会,哥哥不情愿地答应了。

等他回家后,惊喜地发现这次兄弟俩没有吵架,哥哥反而正帮着弟弟完成幼儿园的作业。

妈妈欣慰地对哥哥说:“你长大了,像个大哥哥了,会照顾弟弟,妈妈真为你高兴。”

没想到这句话鼓舞了孩子,以前最烦弟弟的他,最近不那么排斥带弟弟玩了,在外面甚至会主动照顾弟弟。

为什么哥哥会有这样的转变?因为他看到了自己作为哥哥的价值和责任。

孩子的自觉,都是从自我察觉开始的,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认同当下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会更容易主动。

相反,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经常产生放弃的念头。

孩子自觉性的培养,要从自我价值的认可开始,多给孩子信任和鼓励,帮助孩子收获成就感,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就不怕他不自觉。



02

自觉性培养不能全靠监督,要建立界限感

惰性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的懒惰是被父母惯出来的。

有位妈妈曾经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吃饭不用催、上学不用催,我家孩子每天跟祖宗一样,非要逼得我吼他不可。”

我们来看看别人家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一位有经验的妈妈这样说道:

“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一段鸡飞狗跳的日子,但是后来发现,孩子太依赖我催他了,索性就不催了。

我告诉他:饭不吃,一会我洗完碗你就只有等到下一顿了;现在不起床,你迟到了,老师不会批评妈妈,但会批评你。”

一开始,孩子还不信妈妈真的能不等他吃饭、不着急送他上学,他依旧不慌不忙地做自己的事情,等到他回过神,发现全都来不及了。而妈妈正淡定地看着他。

那天他挨了饿、挨了批评,吃到了真正的苦头。

晚上睡觉前,他小声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你得提醒我一下,只要一下就行了。”

妈妈笑着答应了。一开始,孩子还是不习惯提高速度,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用妈妈提醒了,有时候妈妈磨叽一会,他还反过来催:“快点!快点!”

做了父母之后,大家几乎都逃不过为孩子忙里忙外的宿命,忙着忙着,就不自觉地把孩子身上的责任揽了过来。

很多孩子散漫、磨蹭,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当他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好了,自觉的能力就消失了。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就像上学这件事,家长能做得是准备早餐,送他去学校。中途适时提醒,给予引导和帮助,你把你该做的做完,剩下的责任,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起来,因为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如果事事都由大人去掌舵,孩子就能心安理得地等着被安排。

想让孩子做事自觉点,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清晰的界限感,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

不然,无孔不入的“照顾”,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和惰性。

03

自觉性不是被“逼”出来的

而是父母长期陪出来的

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充满痛苦的。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孩子想做成点什么事,都要在心理上经历克制,与意志力做长期斗争。

想要早起,那么每天早上必然要咬牙打败睡意,离开最舒适、最放松的区域,开始学习生活。

自律本身是反人性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在培养自觉性早期,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自律性是大人“逼”出来的,然而这种“他律”对孩子影响并不会很长久,一旦离开了来自大人的压力,很多孩子就会恢复原样。

自律、自觉的本质是自我控制,我们只能在后面轻轻推,如果逼得太紧反而得不偿失。

首先,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要尽早。

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最基础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早睡早起、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有限、玩完的玩具自己收好等等。

孩子一旦通过习惯适应了这种克制,慢慢就会内化成自觉,后面的路才好走。

有位高考状元的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孩子一岁多开始,父母就开始订很多幼儿画报、绘本。

坚持亲子阅读一段时间以后,女儿爱上了阅读。平时除了学习之外,阅读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一定要有远见地从小时候开始督促孩子。



其次,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懒散去陪伴孩子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用心的陪伴。

学习上的自觉性,早期要父母耐心地辅导,把习惯打好;

生活上的自觉性,更是要能忍受孩子一开始“什么都做不好”的麻烦,一步一步培养他的独立性。

不然,大人的懒散会直接影响孩子,比如想让孩子远离手机,自己却放不下手机;想让孩子多看看书,自己不翻一回书;想让孩子多运动,自己爱宅在家里......

看到这样散漫的父母,孩子会怎么想呢?

如果父母无法管住自己,更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

养出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要在早期和孩子一起经历诸多限制。

改变孩子最大的一股力量,不是靠说教,而是父母的实际行动,陪着孩子一起进步,更容易教育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4-12-4 00:58 , Processed in 0.0403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