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80|回复: 0
收起左侧

[育儿问答] 有的孩子小学成绩挺好,为什么初中却掉队了?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2-1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
有位家长朋友问:

为什么孩子小学成绩好,初中就不好?

她的女儿今年上初二,令她惊讶的是,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成绩来了个大滑坡。

要知道,读小学时,孩子的成绩相当可观,经常能拿下语数双百的分数,满怀信心地上了初中,现在却越来越不自信。

面对这样的结果,大人和孩子一时之间都难以接受。

这位家长面临的困境,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种现象:有的孩子小学成绩挺好,为什么初中却掉队了?小学成绩真的会有很大的欺骗性吗?

01

先说结论:有的孩子小学成绩的确存在某种欺骗性。

这种欺骗性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小学阶段的考试内容相对简单

小学的学科学习相对简单、直观,老师的教学也更加注重趣味性,所以孩子学起来也容易。

拿小学数学来说,主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只要孩子态度端正,家长稍加辅导,考出漂亮的成绩并不是很难,一个班上90分以上的孩子能有二三十人都很常见。

一线中学教师于晓冰在《减法教育》一书中写道:

“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考试,属于典型的阶段性考试,难度不大,范围更是明确得不能再明确,老师带着学生反复练习,考试时无非就是把最近一段时间里已经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再在试卷上写一遍而已。

就好像打靶,固定了靶位,反复瞄准,甚至是老师帮忙瞄准了,然后只等学生伸手扣一下扳机而已。

打中了,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学生真实能力的体现,只是任务相对简单明确而已。”

但是到了初中,学科划分变得细致,课程门类在增加,内容难度也在增加,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导致学习难度提升,孩子想考出高分难多了,所以不少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成绩会出现缩水。



第二,孩子过去的学习方法难以应付更为复杂的学习内容

初中的知识体系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学的学习内容以具体形象为主,有一定的记忆力就行,而初中以抽象为主,需要理解+记忆。

随着年级越高,孩子越会发现,学习的本质并不总是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比如有的小学生靠死记硬背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高年级,需要他发散思维时,这一招不见得见效。

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笨,而是他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惯性综合的结果。

刚上初中的孩子,要不断地从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果孩子继续以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往往会越来越吃力。

第三,初中也是孩子厌学情绪高发期

十二、三岁,对孩子而言,是一道坎。

我不止一次看到父母留言抱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多难沟通:

“读初一的儿子学习不用功,还不让说,说几句就把房门关上,嫌我们唠叨!”

这个时期,不仅仅孩子无助、迷茫,父母也跟着焦虑困惑。

他们告别小学生的稚气,开始进入一个“半大不小”的年龄段,不少孩子慢慢会进入人生中最为叛逆的一个阶段。

而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尤其是那些学习上屡屡碰壁的孩子,经历了繁重的学业压力之后,还要感受父母的愤怒和失望,亲子之间充满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而在班集体里,这样的孩子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也很有限。

渐渐地,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不仅无心向学,而且也仇恨学习,毕竟学习让他失去了爱。

从小学开始积累的心理问题,到了初中,可能就以厌学的形式爆发出来。

总之,孩子初中掉队问题,很有可能是在小学埋下了隐患。

那么,想要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父母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02

小学阶段

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是孩子学涯的起点,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

很多掉队的孩子,之所以会和别的孩子拉开差距,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输在了习惯太差了。

所以我们老生常谈: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毕竟,成绩是阶段性的总结,是暂时的,但是习惯,往往伴随孩子一生。

当孩子学习习惯的地基打得牢,孩子不管在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工作之后的学习中,都能大受裨益。

其中,以下5点需要家长和孩子格外注意:

预习和复习很重要,形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学习流程;

做完作业要细心检查;

做好时间管理,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

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观察、思考的能力;

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其实都需要父母在孩子小学期间花心思、花时间监督孩子去做,一旦孩子养成了习惯,家长才能省心。

孩子的好习惯,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正如一位高考状元的父亲在被问及培养孩子的经验时坦言:

“对孩子来说,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重要。习惯养好了,自觉性比较强,作为家长就比较轻松。”


03

小学期间辅导孩子作业

要以自主学习为最终目的

初中生的家长最大的“解脱”是不用再辅导孩子写作业了。

因为初中的知识,大部分家长能帮到孩子的地方很有限,显得力不从心。

这对那些过于依赖父母辅导的孩子是个挑战,一方面,长期的辅导中,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跟上来;另一面,失去辅导,孩子自控力也变差,难以专注学习。

所以在小学时,父母一定要明确辅导作业最终目标:一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千万不要在辅导中急于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问题,你最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教他,他才能懂得解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

等到孩子大一点,家长可以在边上读书,发现问题再去提醒他;再大一点,可以给他一个定时闹钟,让他自己去独立学习、做题,家长慢慢撤离到孩子房间外。

这种信任和放手,是孩子迈出自主的第一步。

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只是阶段性的,一定要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04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

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在《换个角度看教育》一文中提到:

“学生进入小学仿佛是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作一个比喻的话就如同从一个很光亮的地方走进一个黑洞洞的房间里。”

这个时候,有两种“灯”可以选择,一种是“探照灯”,一种是“顶灯”。

打开探照灯,孩子虽然能看清学习的最终目标,但是周围漆黑一片,孩子内心依然充满对未知的恐惧。

家长要打开的是“顶灯”,放弃急功近利,让孩子看到完整的学习世界,建立起与学校、老师、同学的良好关系,逐渐找到面对学习的正确态度。

从这个角度看,成绩,并不是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

这不是说小学的学习成绩不重要,而是还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以前总有人说:父母和孩子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是青春期。

到了现在,这个时间明显在提前。

有的父母早早地把焦虑投射到刚上小学的孩子身上,小小年龄就充满着竞争感。

有的父母对成绩过于看重,用过激的言语伤了孩子的心。

这些孩子在体验学习之难的同时,还经历了学校的竞争与歧视、亲子关系的崩塌、对自我能力怀疑。

不少孩子在小学阶段自尊心和自信已经被剥夺殆尽,对学习仅存的兴趣也被磨光了。

所以为人父母,眼光一定要看远一点,为了一时的成绩和孩子大动干戈真的没有必要。

如果在小学阶段,我们早早地破坏了孩子的学习体验感,他可能在整个学业生涯,都很难重新燃起对自己的信心。

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4-11-21 19:17 , Processed in 0.0556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