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嗨滁小编 于 2021-8-10 15:14 编辑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1年8月10日)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突出信贷工作重点,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上半年存贷款基本情况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18.35亿元、居全省第5,存款增速13.63%、高于全省3.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较年初增加388.41亿元、居全省第5;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254.01亿元、居全省第4,贷款增速16.45%、高于全省2.5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贷款增量236.22亿元、居全省第7。
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7亿元、居全省第6,增速29.86%、居全省第2;涉农贷款余额1544亿元、居全省第3,增速17.98%、居全省第4;制造业贷款余额372.69亿元、居全省第3,增速22.04%、居全省第4;中长期贷款余额1968.45亿元、居全省第4,增速22.15%、居全省第4。
6月末,人民币存贷款增速14.99%、居全省第3,人民币余额存贷比92.49%、居全省第3。
二、工作举措 (一)紧扣主业谋新篇,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成效凸显
一是用好“指挥棒”。修订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办法,纳入存贷款及制造业、战新、科技、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等19项子指标评价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二是抢占“总盘子”。全力争取信贷规模倾斜支持。市政府与省农村信用联社签署800亿元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
三是抓住“关键点”。建立协调保险机构资金支持我市发展机制。上半年,全市8家保险公司支持存款9.43亿元。四是找准“发力点”。分类梳理各银行重大项目63个,推动领导跑省争取,全力落实项目贷款早评审早放款。
(二)突出重点促改革,金融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一是推出“新产品”。鼓励银行为长三角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推出“长三角信用贷款”和“长三角联合贷款”,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信用贷款“专精特新工企贷”;凤阳农商行为司法拍卖资产提供“法拍贷”;农发行为市场化粮食收购企业推出“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的收购贷款”等。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创新金融产品累放42.36亿元。
二是创出“新业态”。5月25日,凤阳农商银行小岗乡村振兴支行成立,为全省乃至长三角首家乡村振兴特色支行。
三是步入“新阶段”。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评定信用村21个、信用户20292户,累计为1782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28628万元,7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信1674.5万元,2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信3748万元;创设“兴村富农贷”,首批实施的标准化厂房、蔬菜大棚等6个项目已实现分红。目前天长市全域推行,其他各县市区选点推进。
(三)着眼小微畅渠道,落实“六稳六保”彰显担当 一是打通渠道。“园区+银行”对接。园区与银行结对,走访1135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127.43亿元。“集中+重点”对接。组织银企对接会120场,促成合作意向签约企业1049家、签约金额246亿元。“线上+线下”对接。3月5日,滁州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目前,440家企业申请线上融资,获得授信13亿元。线下对接企业3738家,累放贷款258.79亿元。
二是减费降本。大力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6月末,累计向4408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额58.52亿元)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累计向377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额6.42亿元)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持续推进无还本续贷业务,6月末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余额129.26亿元,新增25.8亿元,增幅24.94%。推动应急贷款试点取得成效,6家大型银行累放应急贷款4.02亿元,惠企67户,帮助稳就业10340人。综合使用普惠金融优惠倾斜政策,持续降低融资成本,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累放贷款年化利率5.89%,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省、市政府下达的金融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走在全省前列,聚力打造现代金融体系。
一是突出信贷投放。力争全年存贷款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二是突出金融服务创新。扎实开展多形式银企对接行动。畅通线上对接渠道,力争线上平台全年授信超30亿元。三是突出战略合作成果转化。在扩大战略合作面同时,工作着力点落到项目和投放上,进一步提高合作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