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新滁萃亭5期(上)
062【七律】舒亭抒怀 长山正德/李德新 一入琅琊万物灵,芳林草树见青青。 竹风鼓浪喧如闹,涧水争流和有听。 野趣常寻于野外,舒心不过在舒亭。 醉翁若是今来饮,又效千番杯莫停。 注:【舒亭】琅琊山公园大门内,野芳园南,六柱六面,攒顶飞檐。 正德撰联【舒亭】: 野趣心舒,常寻于野外; 舒心趣野,不过在舒亭。
063【七律】拥霞轩游吟
长山正德/李德新
迎东朝日拥新霞,倍觉春山瑞气嘉。
薄雾轻岚流好梦,浮光幻影动仙家。
安享玉鸟三千唱,待煮云峰几盏茶。
青帝匀香风送至,应知是我到琅琊。
注:【拥霞轩】琅琊山公园大门内,野芳园南,四面歇山十六柱,连廊通联野芳园。
正德撰联【拥霞轩】:
迎客咸来咸得趣;
拥霞半洒半归轩。 064【七律】六面观鱼亭观鱼 长山正德/李德新 曲径通幽过石桥,清池有立小亭娇。 波光四面昭三界,水影千重映九霄。 来客常看鱼上下,浊心顿去意逍遥。 我曾伫此时良久,恍似漫游鳞一条。 注:【六面观鱼亭(无名暂定)】琅琊山公园大门内,野芳园南,过小石拱桥临池而建,六柱飞檐。 正德撰联六面观鱼亭: 观鱼如观我,观我观心观自在; 乐趣即乐情,乐情乐意乐逍遥。 065【七律】靠山亭小憩 长山正德/李德新 过涧桥头竹海青,林中有建靠山亭。 幽幽妙境悠悠坐,许许凉风续续停。 花酒野芳心可醉,溪琴流水耳能听。 琅琊故旧咸知我,每至琅琊每忘形。 注:【靠山亭(无名暂定)】野芳园沿溪而上,过石拱桥,傍山临溪,隐于竹海之中,四柱攒顶方亭,三面通透,一面挡山立壁。 正德撰联靠山亭: 风来竹海心常净; 亭靠山阴境自幽。 066【七律】听泉亭闲咏 溪畔高丘古有亭,谁常来坐对泉声。 石松石隙盘根错,云影云天入涧明。 妙竹爱将风写意,好音恰和水弹筝。 清心不过闲中静,随地禅修得大成。 注:【听泉亭】醉翁潭东北岸高丘之上,四柱攒顶飞檐,有匾高挂,亦称有松亭,始建于明代,公元1982年重修,拾阶登临,可听流水潺潺之声。 正德撰联听泉亭: 登亭快意忘心事; 俯涧听泉醉玉声。 067【七律】醉翁潭亭游吟 长山正德/李德新 古涧深流拽翠岚,诗心留在醉翁潭。 立亭倚柱观鱼乐,幻梦沉天透水蓝。 波里影奇千万万,道前人分两三三。 云林竹外谁呼酒,未应杯觞已半酣。 注:【醉翁潭亭(无名暂定)】醉翁潭西岸,十六方柱,重檐歇山,周环林竹,临潭可观游鱼。 正德撰联醉翁潭亭: 谷壑生风,风回回马涧; 琅琊酿韵,韵醉醉翁潭。 068【七律】醉翁亭游记 长山正德/李德新 亭在琅琊古道边,雄文领袖近千年。 醉翁寄意于山水,来客跟风任雨烟。 游访慕名从世众,谄攀附雅混尘缘。 几人真识欧公事,各有心思不可传。 注:【醉翁亭】醉翁亭院内,华夏四大名亭之首,文化厚重,世人皆知,此不赘述。 正德撰联醉翁亭: 醉翁千载意长在; 文赋一章情永存。 069【七律】意在亭咏怀 长山正德/李德新 小亭幽处翠环帷,曲水流觞绕院奇。 置此古人何意在,往来游客几情知。 旧时祓禊生良俗,得酒贤能赋雅诗。 去逝经江波自远,我心也向海天驰。 注:【意在亭】醉翁亭院内,四柱四面,攒顶飞檐,亭前有曲水流觞,古风意趣盎然。有联匾,原名即曲水流觞。 正德撰联【意在亭】: 意在亭前意何在; 水流院外水无知。 070【七律】影香亭游吟 长山正德/李德新 山园开凿小池方,中立台亭也似常。 梦碧寒流见疏影,赐魁积翠续清香。 两朝联玉传佳话,九曲浮杯共饮觞。 无奈今人不知古,匆匆看过为装佯。 注:【影香亭】醉翁亭院内,取明通判尹梦璧“寒流疏影”及清知州王赐魁“积翠清香”联句之意。亭居池中,池水下流东园“曲水流觞”,亭周环石栏,四柱四面飞檐,有匾高悬,联书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 正德撰联【影香亭】: 梦璧曾书,寒流疏影; 赐魁再续,积翠清香。 071【七律】古梅亭怀古 长山正德/李德新 又谒芳亭又谒梅,长于此处久徘徊。 名扬天下千年盛,树赖欧公一手栽。 破蕊散香心外去,横枝有魄雪中回。 醉翁最是滁州幸,我为曾经屡举杯。 注:【古梅亭】醉翁亭院内,四面起脊歇山小轩,亭前有千年欧梅,传为欧阳修手植。古梅亭,系明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特意为赏梅而建,原名"梅瑞堂"。 正德撰联古梅亭: 古梅千古亭千古, 香蕊暗香影暗香。 072【七律】怡亭游吟 长山正德/李德新 园中九景有怡亭,四望群峰在画屏。 东阁迎曦光灿灿,西山拱秀翠青青。 半坡林荫幽能入,一涧溪流静可听。 风共闲云两相似,无思无虑好清宁。 注:【怡亭】醉翁亭院内,砖构攒顶方亭,西开拱门,四面拱窗,南镶“怡亭”,东西各嵌“东阁迎曦”、“西山拱秀”。 正德撰怡亭联: 怡亭何所怡,怡心怡目怡情也; 乐意在乎乐,乐水乐山乐趣之。 073【七律】观菱溪石有感 长山正德/李德新 天外孑遗传至今,研文考据细搜寻。 菱溪讳避杨行密,奇石娇藏刘氏金。 幸有欧公多卓识,移来此处乐游心。 莫教好赏咸泯没,惠及平民是福音。 注:【天外孑石亭】醉翁亭院内,四柱四面,攒顶飞檐,亭悬匾书“天外孑遗”,亭中立有“菱溪石”一,欧公有《菱溪石记》。 正德撰联天外孑石亭: 天外孑遗,岂真天外, 菱溪传说,还在菱溪。 074【七律】六一亭吟寄醉翁 长山正德/李德新 雅阁藏收万卷书,集成金石亦千余。 醉翁操里琴声古,浮世宦途棋局虚。 山水真情系民众,文章德政济淮滁。 休嘲扶杖身形老,自乐长随酒一壶。 注:【六一亭】醉翁亭院北山腰,四面歇山飞檐,背山起壁,三面立柱通透,中有欧阳修公站立塑像,亭旁山石有刻“六一”,‘’六一”者,”醉翁欧阳修之晚年自号也,因其自谓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棋各一,酒一壶,及自身一老翁,故自称为「六一居士」。 正德撰联【六一亭】: 六一醉翁自号; 乾坤天地传闻。 075【七律】宝宋斋寄怀 长山正德/李德新 醉翁亭盛甲滁淮,更有谁知宝宋斋。 一石身归州事幸,几官责守后人怀。 欧文苏字犹能见,明记清碑不至埋。 历代总多贤德者,倾心好打地方牌。 注:【宝宋新斋】醉翁亭院内,斋轩古朴别致,左右各有角亭出檐,匾由原安徽省长王郁昭题书。斋中藏有碑刻,斋为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斋内立有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两块四面。“ 欧文苏字 ”为金石珍品。斋东侧外檐下嵌有明冯若愚《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冯若愚有撰《宝宋斋记》。 欧文苏字,金石千年尚在; 冯记尹题,古碑万世留存。 076【七律】解酲阁 长山正德/李德新 解酲阁本醉翁楼,楼阁亭台屡变修。 玄对佳山行有乐,酣沉美酒梦无忧。 后人常饮七成足,雅宴时高几不周。 沈子独醒明妙谛,欧公何枉醉滁州。 注:【解酲阁】醉翁亭西院,新建为双层板楼,前庭出山,匾题“解酲阁”,为醉翁醒酒憩息之所。又解酲阁原名“醉翁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年间,南太仆寺卿沈思孝将醉翁亭景区内的“醉翁楼”改名“解酲阁”,并撰写《解酲阁记》、刻碑记之。 正德撰联解酲阁: 不知沉醉醉翁乐, 谁识解酲酲意深。 077【七律】洗心亭 长山正德/李德新 琅琊古寺近将临,暂憩小亭谁洗心。 有欲离身明佛理,无声贯耳是禅音。 行来一路多疲惫,梦幻三生似可寻。 若我芸芸浑不晓,总求意外向泉林。 注:【洗心亭】洗心亭位于醉翁亭醒园园门对面,中间隔着玻璃沼和琅琊古道。亭子小巧精美,上下内外都是砖瓦结构,不用一木。其外形就象一只展开羽翼的禽鸟,立于琅琊古道路边。其四角坐地,一面背山,三面有门,门额为弧券形。进门环视,亭内为四方形,深、阔皆为4米多,面积约20平方米。抬头仰视,上顶为半球形穹窿,象一口倒扣的大锅。人立亭内,只见上圆下方,顿生天圆地方之感。头上青天,脚下大地,天地悠悠,万物与我同在,一腔豪气干云。[1]洗心,即悔过自新之意。洗心亭也许就是基于这种含义而修建的。游人从城里“山行六七里”走来,在此稍停片刻,擦擦汗、歇歇气、定定心,然后就可以精神饱满地登山游览了。 正德撰联【洗心亭】: 洗心如何洗,天地之间,唯心硕大; 参佛尽可参,乾坤内外,皆佛光明。 078【七律】依山亭闲咏 长山正德/李德新 翘角朱亭倚翠山,琅琊深谷小溪南。 青生势旺心多傲,老去尘归意不甘。 风物犹知名利重,人间谁晓醉翁酣。 若闻草木咸成道,定是街坊一笑谈。 注:【依山亭】在琅琊古道旁,醉翁亭对面,依山新建,四柱四面,歇山起脊。 正德撰联依山亭: 依山亲翠谷, 傍水借长溪。 079【七律】写在时雨亭 长山正德/李德新 一代乡贤百世崇,倾心报国总豪雄。 济民廉政真时雨,弄墨修文小醉翁。 意在苍生能忘我,胸怀天下是为公。 琅琊又建新亭起,不绝诗声颂雅风。 注:【时雨亭】位于醉翁亭园西依山高台之上,四柱四面,歇山起脊。为纪念有“小醉翁”之称的晚清杭州知府薛时雨而建。 正德撰联时雨亭: 大儒名宦一时雨, 盛宋衰清两醉翁。 080【七律】藤香亭吟怀 长山正德/李德新 亭上若非时雨在,藤香名命亦无由。 诗删为四曾抄读,小品成双两续留。 大志雄驰欲天下,心思岂止在杭州。 桑根归隐因何事,高士清纯本爱丘。 注:【藤香亭(无名暂定)】位于【时雨亭】下,双亭联构,薛时雨著有《藤香馆诗删》、《藤香馆小品》,因而得名。 正德撰联藤香亭: 人醉水山真性显, 文熏馆阁紫藤香。 081【七律】扫叶亭吟怀 长山正德/李德新 小亭安立对泉林,时有叶枯阶上侵。 起伏升飞学仙舞,滚翻撞碰乱凡音。 谁人持帚勤来扫,落垢离尘不可寻。 如似佛家参得悟。平常心也是禅心。 注:【扫叶亭(无名暂定)】位于【时雨亭】下,六柱四面歇山式小亭,与【时雨亭】、【藤香亭】成鼎足,薛时雨著有《扫叶山房丛钞》,取其“扫叶”而名之。 涤心如扫亭前叶, 修道无多意外禅。 082【七律】聆溪亭吟 长山正德/李德新 因爱琅琊一岭青,对山时座在山亭。 风中趣味真如好,溪里流声最耐听。 舒缓绵绵老禅意,轻柔汩汩大悲经。 生心无住随凭去,了想空空亦静宁。 注:【聆溪亭(无名暂定)】在同乐园门西,琅琊溪南侧,六柱六面,朱漆青瓦,攒顶飞檐。 正德撰联聆溪亭: 聆溪略懂山和水; 饮醉同歌酒与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