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滁城,春意盎然,
“飞絮季”又一次如期而至!
翻开滁城的“飞絮时间表”:
4月初,法国梧桐最早开始飞絮。
4月中下旬,柳絮就会登场,白色绒毛,随风飞散。
5月,和柳絮很像很像的杨絮,也飘起来了,像下雪一样。
飞絮漫天飞舞,水面上、路牙石下、砖缝里都积了不少飞絮,甚至家里、办公场所、门店商铺里都会有飞絮,仿佛无孔不入。开车的市民将车窗关上,步行或骑车的市民更是戴着口罩、墨镜,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你知道吗?
飞絮分柳絮与杨絮,目前这个时节,见到的可能大多都是杨絮了,柳絮出现时间较早,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大量出现,持续时间约一个月,而杨絮一般是5月份大量出现。柳絮与杨絮,一般从外观上较难直接分辨出来。
我市城区柳树主要集中在南湖、清流河、龙蟠河等沿岸。而杨树不属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城区绿化景观树木,较多集中在城区外围。因此城区的杨絮一部分有可能还是从城区外围吹过来的。
我市的杨树多种植在城区外、周边乡镇。虽然城区园林部门不种植杨树,但城区也仍有部分存在,应该是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或是居民家中自己种植的。杨絮一般根据风向,随风在附近飘散、播种,城区里的杨絮也可能是从这里来的。据市园林专家介绍,滁城的“飞絮季”一般开始于每年的4月,最先开始飘絮的主要是柳树、梧桐树。之后,杨树便开始飘絮。飘絮在进入5月之后逐步减少,到5月底左右便会基本结束。
“每年这个季节的飞絮,都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扰,是否能把这些树都给砍了?”
“有什么办法,抑制这些飞絮?”
“虽然年年飞絮都有,却感觉越来越多?”
滁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进入4月,就进入春季植物飞絮季,这些飞絮主要由法国梧桐(学名悬铃木)、柳树、杨树三个树种产生。市民感觉飞絮越来越严重,是因为以前城区没有大量开发时,飞絮遇到土地、水面就落下了,现在飞絮遇到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到处飞扬,所以感觉这几年飞絮比过去严重。
对于是否更换梧桐树的建议,负责人表示,简单粗暴一砍了之,是不大结合实际的。到了夏天,老式法梧树下的林荫道仍是很多人贪恋的地方,如天长路、环城路的林荫大道已经成为市民心中的景观大道,这是其他的小树都给不了的。这些树的树龄大多都是三十年以上的老树。同时,法国梧桐在城市绿化、空气净化、成荫降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砍树,虽然会解决飞絮问题,但是会带来更严重的生态损失。
据市林业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为了治理梧桐飞絮,近几年我市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除了对生长在老城区的法式梧桐通过修剪减少果毛,还有就是从去年三月开始对城区9条道路约2000棵法梧喷洒“悬铃散”,进行药物抑制,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给树做“绝育手术”,通过药物让梧桐球果在未形成飞絮之前提早脱落,通过这些措施,减少飞絮。此外,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游园及城市群众居住区积极种植本地树种,提高城市居民的舒适度。
同时为了有效治理杨、柳树飞絮,从2012年开始,市林业局在国土绿化上着力增加树种多样性,开展我市“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五年内全市新增新造林面积140余万亩,其中80%以上造林以发展特色产业林为主,从源头上控制杨树的栽植面积;其次,全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林农意愿,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调整和采伐限额制度管理,进一步加大杨树采伐更新的力度;同时,园林部门也将在城市绿化中,减少在城区配置杨树,有序更替现有杨树,采取有效技术手段治理局部飘絮严重区域;此外,市林业局还将积极对接省有关科研部门,对今后确需栽植杨树的地方引进推广不飘絮的杂交品种,减轻飞絮对环境的污染。
漫天飞絮,一些过敏体质的市民迎来了“最难熬”的时刻。
针对市民反映的飞絮造成过敏现象,市一院皮肤科医生说,自春天以来,到门诊上看皮肤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约是往常的一倍,他们的皮肤之所以出问题,多和现在漫天飞舞的柳絮、杨絮还有花粉有关。轻点的患者脸上会泛红干痒,严重的会出现红肿、流水等症状,甚至引起全身的不适。因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出行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帽子和口罩。如果以前自己就有过过敏的情况,在这个季节更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开过敏源,在家里要及时关闭门窗以减少室外致敏柳絮、杨絮的进入,到户外时要少去花草、树木繁盛的地方,同时在用护肤品时要单一一些,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海鲜、辛辣食物,如果发生不适要及时就诊。
柳絮、杨絮被吸入鼻腔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比如吐痰、咳嗽等,普通人因为有防疫反映,咳嗽、吐痰后就没太大问题了,但体质差的人,比如有哮喘的人群、气管肺部不适的人群,在吸入杨絮、柳絮后,可能会诱发病情加重,因此在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护,必戴口罩出门。如果出现身体不适,不要拖延,切记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