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肉饵丝是大理巍山代表美食。肥肉要炖耙,汤汁要鲜。具有味清香,肉炖耙糯,汁浓不腻,味醇鲜美,饵丝筋润的特点。 大理酸辣鱼,是云南大理传统美食之一。由于大理的气候、环境、地理以及民族习俗等原因形成了喜食酸、辣的习惯,酸能生津解暑,辣能祛湿开胃。而生活在洱海边的大理人对酸辣鱼的喜爱程度上不言而喻的。 生皮,白语又叫“黑格”,即生的猪皮和猪肉。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 喜洲粑粑是著名历史名城喜洲的一种特色小吃。口味有甜、咸两种。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倍受人们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实为美色可餐。 丽江
腊排骨
丽江腊排骨是猪肉排骨,加大量食盐腌制,再加些辅助的酒、白糖、等香料。经腌制后,拿出来在背阴通风处晾一个月到三个月,然后其味道就会变得“腊味十足”。上好的腊排骨,应干爽紧实、黄里透红,色泽发亮,表面无霉斑,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肉香。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丽江粑粑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 纳西烤肉
“纳西烤肉”是纳西人的最爱,是丽江茶马古道上流行起来的一道传统的马帮菜,将新鲜五花肉经过香料腌制后放在自制的烤炉内,用当地特有的栗碳文火精心烤制而成。可直接烤熟食用或烤半熟后储藏,想食用时用油炸一炸再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香格里拉
糌 粑
糌粑是香格里拉人民的主食,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由于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 酥油茶
藏区的特色饮料酥油茶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作用是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牦牛干巴
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其味独特。 琵琶肉
琵琶肉是藏族待客的佳肴。又叫猪膘肉,是云南滇西北及与四川接壤地区普米族、纳西族、藏族和傈僳族的传统腌腊制品。这一带地区气候寒冷,猎杀后趁隆冬时节气温较低时加以腌制,成品红白相映,香气扑鼻。 保 山
大救驾
大救驾是云南腾冲县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据传,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明朝永历皇帝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当时天色已晚,一行人已疲惫不堪,饥饿难忍。找到一处歇脚之地,店家图省事,炒了一盘饵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说:“炒饵救了朕的大驾。”从此,腾冲炒饵改名为“大救驾”。
火瓢牛肉
火瓢牛肉采用老式的风炉,不用煤气或是电磁炉,用原生态烧环保炭烹煮,可算作牛肉火锅的一种另类。采用高黎贡山生态黄牛肉,肥瘦适合,加上绝密的煮炖、调味,嫩滑爽口。锅底还配时蔬, 皆可口宜人。
火烧肉
火烧肉是用最新鲜的猪肉简单过火灼烧而成,半生半熟,生猛鲜嫩。这种原始而粗犷食物,正像保山人豪爽而不拘小节的性格一样。正宗的火烧肉是用茅草烧制的,现在一些卖家改用喷灯烧制,就没有以前的那么好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