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075|回复: 0
收起左侧

[原创] 2019安徽教师考编中古音乐史3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8 16:06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9-3-1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2019安徽教师考编中古音乐史3
    梨园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由于唐玄宗常亲自教正,宫廷梨园艺人多被称为黄帝梨园弟子。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长安太常寺下属有梨园别教院,洛阳太常寺有梨园新院,人数都及千人,都是培养和选拔音乐人才的七层机构。

                                    燕乐
    古代宫廷音乐。起源于周代,一般说,广义的燕乐是泛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用的音乐,故隋唐七、九、十部乐以及坐、立部伎等均可称燕乐。狭义的燕乐是指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中的第一部,即张文收所作《景云河清歌》。其音乐形态如何,目前不详。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还提到次广义的,即汉族俗乐与胡部交融的音乐。唐代燕乐常使用二十八种调式。

    隋朝建立不久便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

    一曰: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其音乐特点是变龟兹之声为之,乃是汉族舞乐与龟兹乐舞相结合的产物。
    二曰:清商伎,即清乐。是汉族中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相和歌,三调歌,江南吴歌,荆楚西曲,设清商署管理。
    三曰:高丽伎,古代的乐舞。
    四曰: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
    五曰: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境内的布哈拉一带。
    六曰: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
    七曰:文康伎,又名礼毕。这是汉族一种面具舞(西晋太尉庾[yu]亮死后,家伎上庾亮假面跳舞追思他,庾亮的谥[shi]号文康,故称文康伎)。

    隋炀帝时,有增加康国和疏勒两个乐部。康国位于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古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疏勒、英吉沙一带。至此,隋代九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宣告完成。

    唐初,宫廷燕乐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时,废除礼毕,增燕乐(即《景云河清歌》)为首部,于是形成唐代九部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统一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次年将高昌乐专立乐部,形成十部乐。

                                隋唐七、九、十部乐。
    隋唐七、九、十部乐是隋与初唐的燕乐分类体制,它是按照地区或国名来划分的。
    随初分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和文康伎七部;大业中,隋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为西凉礼毕,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合为九部。
    初唐时,去天竺、礼毕、增设燕乐和扶南二部,为初唐九部乐。太宗时又加入高昌伎为十部乐。

                                 坐部伎、立部伎
    坐、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两者名有其表演特色、规模和人数。其中大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伎、西凉伎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坐部伎一般3—12人,堂上表演,用丝竹乐伴奏。有《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九部乐舞,以抒情,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通常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乐器伴奏。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
    坐、立伎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




                                 隋唐五代音乐
    一、西域音乐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ka)什(shi)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所谓西域音乐,一般是指我国西部各民族音乐,以及中亚和印度等地的音乐。

    二、 苏袛婆
    苏袛婆,北周到隋唐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公元568年,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的皇后,阿史那氏带来了龟兹乐及擅弹琵琶的龟兹乐工苏袛婆。苏袛婆其家世代为乐工,他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
    苏袛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习了西域所有的五旦”“七调等宫调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袛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氏乐调体系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

    三、法曲
    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中演出。法曲源于民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一些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衰。

    四、大曲
    大曲又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舞和舞蹈,含有多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大曲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
    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
    ——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这三部分分遍(段),各曲的各部分遍数多不一。大曲到宋代逐渐产生变化。

    五、 变文
    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味相结合的形式说唱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僧讲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也多称变文,多为佛教经义与佛教故事,如《法华经变文》、《目莲救母变文》后来变文的内容扩大了,包括与佛教无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楚灭汉兴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之类,讲说者也逐渐不限寺院和尚,而发展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

    六、参军戏
    原称弄参军。唐宋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最初为一节目名。后发展成主要由参军、苍鹘(hu二声)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引人发笑的演出形式。

    七、燕乐二十八调
    燕乐二十八调是隋、唐、五代、辽、宋间燕乐所用宫调。因长期应用于宫廷燕乐及民间俗乐,对宋、元以来的词曲、戏曲、说唱以及器乐等俗乐具有影响,故亦称俗乐二十八调。二十八调在传统上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分类,其四调系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隋唐燕乐是四均(四种调高),每均七调(七种调式);第二种认为隋唐燕乐和宋以后燕乐是七均(七种调高),每均四调(四种调式)。由于有有关理论今已散失,隋唐时的二十八调的确切音位及其理论系统,迄今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八、 八十四调
    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之一。其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

    九、三种音阶
    古音阶——我国的七音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变徵变宫的七声音阶,又称旧音阶雅乐音阶
    新音阶——我国的七声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清角与变宫的七声音阶,又称清乐音阶
    俗乐音阶——我国的七声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清角与闰的七声音阶,又称燕乐音阶清商音阶

    十、  犯调
    唐代就已经形成的宫调理论,越出本宫音阶的范围侵犯另一宫,即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种音阶的音。亦即异宫相犯的旋宫,在本宫音阶不变的条件下,改用音阶中另一音作为主音(调首),构成另一种调式,从而侵犯或改变原调的主音,形成同宫异调。

    十一、移调
    唐代就已使用的音乐术语,指乐曲一调移至另一调。

    十二、《乐书要录》
    是一部通俗性的乐理理论专著,成书于久视光年(700年)出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武则天之命编撰。该书10卷,已失,目前尚存3大卷。它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

    十三、《教坊记》
    唐开元年间,崔令所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铁闻的著作,全书一卷,共分78条目。卷末所载325首曲名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今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本与《古今说曲》本近人任半塘有《教坊记笺订》对比多有阐发。此书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记著集成》是研究唐代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十四、《羯jie鼓录》
    唐代南单撰。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唐代传入中国,开元时盛行。此书前录首叙羯鼓源流、形状,次叙玄宗以后有关故事。后附录羯鼓诸宫曲名。调多用梵语,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版本主要有《宝颜堂秘笈》、《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诸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出版。

    十五、《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唐人段安节为补《教坊记》之不足所著。全书一卷,有40个条目,段安节善乐律,能自度曲,主要是对开元以后的音乐、歌舞、俳pai优、乐器等问题的考证,并录有歌舞艺人,可考知唐代音乐体制的变化,是研究唐代后期礼乐制度、音乐、舞蹈、戏曲发展轨迹的宝贵资料,可补《教坊记》之不足,该书被《唐书》、《文献通考》、《乐府诗集》所采纳。

    《中国古典戏曲记著集成》辑有校勘本,比较通行的版本有《守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本《读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等。(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训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4-12-4 01:41 , Processed in 0.0371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