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省运会 当好东道主》——滁州市申办十五届省运会
近日,省政府十五运申办考察组来滁实地考察,对我市申办十五运前期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大力支持省运会申办工作给与高度赞赏。据悉,上一届安徽有三个地市参加申报,最终蚌埠市获得了省十四届运动会申办权。在省十五运申办过程中,目前全省仅滁州一地积极申报,作为唯一的申报地,滁州十分有望争取到省十五运的承办权。省运会是我省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运动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是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大型体育盛会。第十五届省运会将于2022年举行。如果滁州申办成功,那么,将是滁州有史以来首次承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届时,安徽省第八届残运会也将同时在滁州举行,滁州也将是首次承办省残运会的城市。滁州今后的四年将是体育盛会的四年:2019年3月滁州将举行亚洲手球锦标赛、2020年安徽省第五届体育大会、2022年省运会和省残运会,滁州将创造历史(之前滁州市只承办过全国锦标赛级别的最高赛事)。能在四年内,同一个地市举办三场全省大型的综合运动会,一场亚洲级别的重要赛事,将开创我省地市级承办赛事的首例。如何让滁州的体育在今后的四年大放异彩,作为东道主,你准备好了吗?
亭城滁州——欢迎您
皖江澎湃八百里,淮河生息五千年。吴头楚尾、悠游古今,山城相依、浑然一体。这里有着1400年的历史传承,人文积淀厚重而深远。晋元帝司马睿清流关一战定乾坤,明太祖朱元璋揭竿而起成伟业,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千古传诵,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开创历史讽刺小说之先河,唐朝韦应物、三国鲁肃、宋朝董槐、明代徐达等一代文人将相皆出于此。解放初期,滁州定远县选手徐松林在安徽省高校田径运动会上打破十公里竞走全国纪录,让滁州竞技体育从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里就是千年古城——滁州。
一、滁州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将是历届省运会最高一次1、滁州市奥体中心PPP项目位于明湖景观区域,滁州大道东、明湖西岸半岛地块,是该区域打造的首个大型民生工程。规划占地约11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35万平方米。主要为一场两馆、含全民健身中心和大型体育生态公园建设项目,包括40000座体育场、6000座体育馆和1500座游泳馆。项目一期建设投资约12亿元,以承接国家甲级赛事体育场馆为建设标准。建设市奥体中心,是滁州申办省十五运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体育强市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奥体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投资7亿的滁州高教科创城科创城体育中心位于南谯区乌衣镇明德路与康庄路交叉口西南侧,占地面积252亩,建筑面积7.18万平方米,片区主要分为两馆一中心(手球馆、文化馆、游泳馆),以及田径场、网球场、足球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采用PPP 模式建设。手球馆为文体中心中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拥有6600余座观众席,可进行羽毛球、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重竞技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目前,手球馆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即将进入面层施工,局部装修已经开展。唯一遗憾的是该游泳馆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没有设计跳台跳水功能,这对于今后滁州跳水项目的开展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
拥有奥体中心和高教科创城科创城体育中心的四馆和三片标准四百米田径场地的先进体育设施,可以满足滁州竞技体育主体训练五十年左右的需求,今后滁州竞技体育主体训练场所向城南转移是必然趋势。
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训练馆占地28280平方,座位1000个,计划移动座位2000个。主馆占地3000平方,50米乘以60米实木地板,可容纳三个标准篮球场或者两个标准手球场同时使用。副馆两个占地1200平方和400平方。综合训练馆将于今年春节前完工,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滁州高校竞技体育滁州区域目前有四所高校: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凤阳)。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主要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他们在上届省运会全省70多个院校中,取得总分排名第一。今年的蚌埠省运会,已经取得男子足球冠军,女子排球冠军,女子手球亚军,网球项目获得4枚金牌。下届省运会将在手球和武术寻求突破。
三、滁州市竞技体育(健全项目)
滁州市竞技体育创造过很多辉煌业绩,主要以滁州体校作为滁州竞技体育的龙头。滁州体校培养输送的人才中,有多名运动员多次参加国际大赛,12人次获得世界冠军,30人次获得亚洲冠军,127余名运动员获得全国冠军,70余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5人国际级运动健将。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马灵娟、李凤峰、陈邦萍、孙来苗、刘晓妹、李瑶、陆媛媛、沈雨、刘传真、李朝刚、马燕、袁宗明、李后霞、陈欢、牛春格、刘宏健、张婷婷、袁玉等一大批国内优秀顶尖的体育人才。其中,马灵娟获得29届奥运会武术冠军;李凤峰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女子铅球冠军;陈邦萍、孙来苗、刘晓妹在26届、28届、29届奥运会中先后获得了女子手球第五、第六、第八名;刘晓妹、李瑶取得中国在第16届亚运会首个女子手球冠军;陆媛媛取得中国在第17届亚运会首个女子橄榄球冠军;牛春格获得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女子撑杆跳高冠军、十三届全运会青少年组撑杆跳冠军;来自滁州五名手球队员孙来苗、刘晓妹、宫艳、李瑶、杜基娟为安徽队取得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女子手球冠军。
目前,滁州市体校拥有两个国字号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三个省级训练基地,即手球、体操、橄榄球“安徽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滁州市有二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分别是明光女山湖小学、滁州第一小学;滁州市拥有十五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另外,滁州曾有三个全国青少年手球运动传统学校。2016年,“国际手球联合会滁州学院”在滁州正式挂牌,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东方手球之都”。
我市将会从多方面着手全面筹备第十五届省运会。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市体校为龙头作用的建设,突出“县有特点、市有重点”的战略方针。强化打造优势项目,补充发展项目,不断推进和深化“东方手球之都”的蓝图建设。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优秀教练员,加大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拨和培养力度。组织好省运会竞赛组织人才的招募、选拔,分项开展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东道主办赛能力和水平。滁州市在十三届省运会取得金牌总数第七,总分第八的成绩。在历届省运会中,滁州取得过总分第四的最佳战绩。我们期待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在省十五运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四、滁州市残疾人竞技体育滁州市残疾人体育有着璀璨骄人的历史,在1984年全国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滁县地区运动员张永成获A6级男子铅球、铁饼、标枪三项第一名;滁县地区地改市后,郑守勇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全国第四届残运会及曼谷第七届远南残运会上,获男子肢残A3级标枪金牌和铜牌;占少爱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全国第五、第六届残运会上,获得举重金牌;葛媛媛在2007年全国第七届残运会,获F40田径女子铅球、铁饼两枚金牌,同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安徽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滁县地区代表团共获金牌14枚,列全省八个地区之首;1999年省第二届残运会团体总分位列全省第一名,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二名;2003年省第三届残运会金牌总数居全省第二位。之后的历届省残运会一直处于第六、第七名的位置,有明显的滑坡现象。省八届残运会将在滁州举行,作为东道主能否重回巅峰时刻?重振滁州残疾人体育昔日的辉煌?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我市残疾人体育的投入,加大对残疾人体育人才早期选拨和培养力度。尽快落实我市残疾人体育专项训练基地,以及成立市级残疾人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同时,积极申报我市省级残疾人单项训练基地。地市级的残疾人体育竞赛机构需要组织优秀的专业人员,全力配合省残运相关竞赛组织工作,努力做到未雨绸缪、无缝对接。
五、滁州具备承办大型赛事的成功经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滁州成功举办过人数规模近万人的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在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委领导亲自挂帅,副市长具体负责,市教体局具体牵头。下设办公室、赛事组、宣传组、医疗组、安保组等八个保障组。医疗组是整个赛事的重中之重,动用了全市几百名医务工作者,救护车的数量达到24辆,是扬州金牌赛事马拉松的医疗救护车数量一倍之多。安保组为整个赛事保驾护航,从全市的各县市区抽调了三千余名警力保障本次赛事的顺利进行。后勤保障组近千名志愿者服务本次赛事。各个部门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配合赛事组完成大量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大家反复沟通,密切合作,最终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
近年来,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大型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组织与接待能力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承办高水平、有特色的省运会的条件。承办省运会能够充分展示近几年来滁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特别是对提升滁州城市形象、推动滁州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2022年的巨大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激情满怀。“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深信在未来的征程中,滁州必将信心百倍,满载而归。2022年让我们齐聚滁州,相约亭城。
(声明上述文章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