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7|回复: 1
收起左侧

[本地资讯] 滁州市国税局营改增相关情况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3 08:35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7-11-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本帖最后由 聚焦滁州 于 2017-11-1 14:00 编辑

        2012年10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拉开了我省营改增的序幕;期间又经历了3次试点,最终在2016年5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金融业和服务业四大行业改革到位。5年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由点到面、由局部向整体逐步推开,实现税制平稳转换。自试点启动至今,经过5次移交,我局累计完成与地税局的管户交接2.2万户(其中2016年交接管户1.5万户),并已将其纳入正常管理,做好平稳过渡工作。六年来,我市营改增税款累计入库470114万元(截至2017年9月底)。

    IMG_9669_副本.jpg

        营改增以来,市国税局大力宣传、精心辅导,做好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试点行业蓬勃发展,市场活力得到激发。全面试点以来,在减税政策的鼓励与指引下,大众创业热情得到激发,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9月底,我市纳税人总户数为102801户,与2016年5月相比增加16980户,增幅为20%;而营改增纳税人总数为30579户,净增加7840户,增幅为34%,超我市总户数增幅14个百分点。

        企业税负降低,盈利能力增强。政策性减税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之后,我市纳税人总计抵扣不动产6583万元,极大地降低了税收负担。我局努力实现营改增税负“只减不增”目标,自全面推开营改增一年以来,我市绝大多数的“营改增”纳税人税负实现了下降。

        抵扣链条打通,市场秩序规范。营改增后,纳税人为更好地享受税制变化带来的红利,积极向上游的供应者索取合法票据。2017年5-8月,我市纳税人用票量为1204万份,较2016年全面营改增后的同期增加355万份,增幅为42%。数据显示,上下游之间抵扣机制逐渐增强,税制转变倒逼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市场秩序得到了自我净化、自我修复。

        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面营改增之后,购买服务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从而激发企业外购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012年营改增以来,在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第三产业保持相对较快增长。2012年营改增初期,我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为27.9%,2016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4.45%,增长了6.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居全省第三位。


        附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数据表


    类型
    2016年度
    2017年度(1—3季度)
    享受户数
    金额(万元)
    享受户数
    金额(万元)
    小微企业优惠
    5505
    4130.81
    5456
    4206.17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165
    30391.51
    -----------
    ------------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
    140
    4063
    154
    3546
    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
    77
    8110
    -----------
    -----------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16 08:07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7-11-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利于企业发展的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7-22 02:05 , Processed in 0.03311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