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聚焦滁州 于 2017-11-1 14:00 编辑
2012年10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拉开了我省营改增的序幕;期间又经历了3次试点,最终在2016年5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金融业和服务业四大行业改革到位。5年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由点到面、由局部向整体逐步推开,实现税制平稳转换。自试点启动至今,经过5次移交,我局累计完成与地税局的管户交接2.2万户(其中2016年交接管户1.5万户),并已将其纳入正常管理,做好平稳过渡工作。六年来,我市营改增税款累计入库470114万元(截至2017年9月底)。
营改增以来,市国税局大力宣传、精心辅导,做好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试点行业蓬勃发展,市场活力得到激发。全面试点以来,在减税政策的鼓励与指引下,大众创业热情得到激发,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9月底,我市纳税人总户数为102801户,与2016年5月相比增加16980户,增幅为20%;而营改增纳税人总数为30579户,净增加7840户,增幅为34%,超我市总户数增幅14个百分点。
企业税负降低,盈利能力增强。政策性减税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之后,我市纳税人总计抵扣不动产6583万元,极大地降低了税收负担。我局努力实现营改增税负“只减不增”目标,自全面推开营改增一年以来,我市绝大多数的“营改增”纳税人税负实现了下降。
抵扣链条打通,市场秩序规范。营改增后,纳税人为更好地享受税制变化带来的红利,积极向上游的供应者索取合法票据。2017年5-8月,我市纳税人用票量为1204万份,较2016年全面营改增后的同期增加355万份,增幅为42%。数据显示,上下游之间抵扣机制逐渐增强,税制转变倒逼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市场秩序得到了自我净化、自我修复。
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面营改增之后,购买服务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从而激发企业外购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012年营改增以来,在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第三产业保持相对较快增长。2012年营改增初期,我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为27.9%,2016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4.45%,增长了6.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居全省第三位。
附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数据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