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抗旱气象服务工作,7月23日-28日,市气象部门全面部署安排相关工作,组织作业人员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模拟演练,向周边机场发布近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预申请,全体作业人员随时待命。
7月31日,受到台风“海棠”外围影响,滁州市出现分散性降水。全市气象部门抓住此次台风外围较为有利的天气形势,分别在明光市桥头镇、滁州市章广镇和来安县屯仓水库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次,发射增雨**10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下,增雨作业点附近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目前,我市把抗旱增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业队伍在增雨作业点日夜坚守,一旦达到作业条件,将立即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努力缓解全市旱情。
什么是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小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出来一些,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想要让不下雨的云降水,最重要的是人工增加足够数量的冰晶,在云中散布大量的冰晶后,由于冰晶表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要低,从而水滴中的水便会自动地蒸发并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断地变大,増大到空气的浮力托不住它们的时候,便会降落到地面成为雨或者雪。其实我们可以把云彩看作是一座座移动水库,如果水库闸门开得小,那么落下来的水就少,这时用人为方法向云中散播催化剂,就可以将水库的闸门开大,流出来的水也就变大了。
具体人工增雨的方法,可以细分为地面和空中两种:地面作业主要是利用火箭、高射炮等工具从地面上发射填装有催化剂的**和炮弹;空中作业则是直接利用飞机向云层散播催化剂。
现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手段之一,在缓解水资源短缺、农业抗旱减灾、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历了持续的晴热高温, 全县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 目前正是抗旱保苗的关键时刻。 凤阳气象局全员待命, 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昨日终于完成人工降雨!
13时16分在总铺鹿塘水库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发射WR-98型火箭增雨弹4枚;方向S,仰角60度。 作业时未下雨,作业后雨量明显增大。
人工增雨作业现场 人影安全射界图 人工降雨准备中 火箭增雨弹发射
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凤阳此次人工增雨,是气象人员选择合适时机,用火箭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和供水能力。 让我们一起为凤阳气象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