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滁州网报道,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05.2亿元,增长9.3%,总量位居全省第5,增幅位居全省第4;1至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总量和增幅全部稳居全省前5。 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9.3%!前三季度,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超越全国、全省2.6、0.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这是一条催人奋进的路线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部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总量和增速排名保持争先进位势头; 这是一曲五大发展的最强音:新常态下滁州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经济呈现出破难奋进、进位赶超的强劲态势; 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新业绩谱写新篇章。今年是“十三五”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的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丽滁州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有望夺取“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 数据传递声音夺取“开门红”胜利在望 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五。前三季度,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05.2亿元,增速为9.3%,超越全国、全省2.6、0.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齐头并进、态势强劲。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财政收入增长11%,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7%,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外贸进出口额总量进入全省第五位。 招商引资主攻高大新强。市经开区总投资39亿元的近海新能源汽车、总投资20亿元的上海电缆、总投资11.8亿元的天鼎丰非织造布项目,苏滁现代产业园总投资26亿元的长久汽车项目,南谯区总投资25亿元的沃特玛电池项目等相继落户。1至11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3.1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21个。 项目建设风生水起。1至11月份,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9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64个。凤阳县总投资20亿元的福莱特光伏组件项目,来安县总投资10.6亿元的中祥能源项目,市经开区总投资10.5亿元的新蓝天钢构项目,南谯区总投资10亿元的众望高分子复合材料项目等正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市经开区总投资10亿元的德威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立讯二期等已投产运行。 与此同时,1至11月份,滁州市在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上位居全省首位,省重点项目开工数上位居全省第4,省重点项目竣工数上位居全省第3,为后续发展储备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力量。 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起跑影响全程,开局关系全局。“十三五”的精彩开局,必将为美丽滁州的腾飞跑好第一棒。 亮点展示业绩保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企业数居全省第5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5和第4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3和第5位。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1至11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65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0.3个百分点,产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2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8%。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9%。全市累计拥有14个产品成功获批安徽省工业精品,14家企业获得安徽省质量奖。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个,著名商标163个,安徽名牌88个。长电科技等14家企业获批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数居全省第2,总数达85家,位居全省第3。 有效投入持续扩大。1至11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5%,总量和增幅分居全省第4和第3位。 实干彰显信心向着“346”目标阔步前进 2月14日上午,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冲刺首季“开门红”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打响冲刺首季“开门红”攻坚仗。市委副书记(主持市委工作)、市长张祥安强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强化200户监测企业、40户重点企业和六大支柱产业的多层面调度模型,实行月初预测、月中监测、月底调度,精确把握目标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节奏,1至11月份,全市各级各地领导累计调研企业6997次,梳理企业问题2262个,其中,2171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91个问题正在推进中。截至11月底,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技术改造479个,总投资1091亿元,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92.1%。 滁州市出台《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降低工业企业运行成本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滁政〔2016〕56号)和“1+8”配套政策体系,预计年降低企业用水成本200万元,减少工商业用户电费支出1.54亿元左右,减轻企业用工成本7176万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滁州市经济即将迎来的“开门红”必将成为“十三五”跨越发展的底气,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音符在皖东大地跃动不息……全市上下正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冲刺第三”“四个翻番”“六个提升”奋斗目标,闯出新路争当先锋,走在前列多作贡献,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美丽滁州谱写新篇!
|